一月,元月調(diào)考。
老師的趕課漸漸多了起來,同學(xué)們的抱怨?jié)u漸多了起來,每天的作業(yè)漸漸多了起來,每天忙碌的人也多了起來。
于是,教室里的笑聲漸漸少了起來,每一個人漸漸忙了起來,每天的時間就漸漸少了起來。
周圍人多是埋頭苦讀的,本來最嬉鬧的晚自習(xí)前也變得死一般的寂靜。
時光匆匆,在看向窗外的眼神中流連,在凍僵的指尖游走,在筆頭與紙面的沙沙摩擦聲中飛逝。
冰冷的白熾燈光下,只覺得四周被黑暗在快速地吞噬,暗無天日,不見光明。
冬季專屬的暖氣發(fā)出低沉的嗚嗚聲,氤氳出一陣陣溫暖的風(fēng)。手上的動作愈發(fā)快速,可手腳仍是冰涼。
是啊,那風(fēng),吹不進(jìn)心里。
推開教室那堵慘綠的門,外面的絲絲涼意立即涌到身旁,卻沒有一絲冷意。
反而,碎片一樣的陽光斑駁著,從天花板慢慢透過。
走出陰冷的教學(xué)樓,遍地的陽光,金燦燦地灑滿了全身。抬頭望望天空,一抹新鮮靚麗的藍(lán),遍布整個視野。
慢慢晃悠著。突然對自己的衣服產(chǎn)生興趣,思考一會兒:“好像黑色比較吸熱……”,然后為自己小小的新發(fā)現(xiàn)雀躍不已;回想童趣,跳上花壇的邊緣,小心地保持平衡,“啊,原來這冬天里,三葉草也是會瘋長的”;樹枝上一對鳥兒停著,其中一只突然飛走,另外一只在枝頭急急地叫喚著同伴,“哈哈,和我一樣,鳥也會不如意啊”……
一切,在慢中,變得有趣起來。
不知不覺中,走到了曾經(jīng)常去的長廊邊。
這里本是爬滿紫藤花的長廊,春季的絢爛在很多人的記憶里十分深刻,只可惜花季一過,就很少人再來了。
夏季,綠葉爬滿了整個走廊,形狀像梧桐葉一樣,大的有巴掌大,小的跟大拇指的指甲蓋一樣。綠葉重重疊疊,滿眼的綠一片一片地拼起來,有深有淺,蓋住了整片天空。只有微弱的陽光從綠葉中盈盈地透出來,從密葉中的縫隙中悄悄地滲進(jìn)來,在地面留下大小不一的明黃色圓斑。
這時長廊還有人,有來打掃的人。
然而現(xiàn)在,就連打掃的人也不愿來了。
每一個人的臉上是行色匆匆,每一個人的身影是愈來愈遠(yuǎn)。很少人會再回過頭,停下自己每天對不滿的抱怨,來看看自己身邊錯過的景色。
枯枝在慢的視線中變得有些婀娜,曲曲張張地向上攀緣,向天擴(kuò)延,努力地在枝頭生出一絲綠。懶懶的陽光從欄桿和藤枝中射進(jìn)來,柔柔地在眼前游蕩。褐中泛灰的藤從根部結(jié)在一起,在陽光中罩上了一層微金。地上的枯葉已經(jīng)干透了,黃灰色鋪了一路,輕輕踩上,先是聽覺,傳來令人懷念的咔滋聲;再是觸覺,腳下厚厚的一層突然從中間凹陷的微妙感受。食堂后門那些吃飽的貓兒們也出來了,在草地上心滿意足地舔著自己的小爪子。
小小的八邊形路燈在柱上懸著,周圍的藤圍滿了,像童話里的場景一樣。
在長廊里兜著轉(zhuǎn)兒,試著無意義的跳躍,踏上走廊兩側(cè)的石椅,輕輕摩挲眼前小枝的紋理,屬于我的冒險,開始了。
說是“冒險”,其實也就是童年的跳房子。單腳跳,雙腳跳,正好跳在格子中間。
將自己的動作放慢,把每一次抬腳變得完美,讓每一次的跳躍變得輕盈。閉著眼,細(xì)細(xì)地體會這一切的樂趣,笑容便經(jīng)不住流露在嘴角。
有時候快樂就是這樣,花時間去體會,總能獲得。
如林清玄先生所說:“我們的社會,就在如花一般燃燒的方向走去。”花的盛放,是一時的,是短暫的,正如現(xiàn)在事事求快的生活一般。快速度,求出了收益,求出了經(jīng)濟(jì),但求不出愉悅,求不出精神,求不出夢想。
慢,才能留意生活中的點滴,才能從中獲得快樂,才能從中獲得感悟,才能獲得長足的發(fā)展與進(jìn)步。
慢下來的時光,往往是可貴的。
慢,是一種速度,是一種態(tài)度。而在我看來,也是更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