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們不能選擇出身,但我們能選擇保留愛的能力
影片開頭特寫了一支吸毒用的注射器還有一件被未能逃脫被賣掉的外套。出生在一個父母吸毒的家庭里,不可謂不可悲,家里永遠都是亂糟糟的,還有歇斯底里為了換取毒品,忍心將女兒手中能維持一周食物來源的100美金奪走的母親。
然而這些糟糕的處境,并沒有扼殺掉莉絲愛的能力,她由始至終沒有恨過母親,反而帶著自母體開始的眷戀和深深的愛。
“我愛我的母親,她是一位癮君子、酒鬼、精神分裂者,但不會忘記她一直愛著我,即使她忘記了,一直如此、一直如此、一直如此。”
小時候母親帶給莉絲的愛一直鐫刻在她腦海里,那是一段溫暖、美好的感覺,以至于當媽媽變得現今如此模樣,還一直愛著她,相信她能夠變好,能夠重新給予她溫暖。
“我需要那個微笑,上帝,真的很需要那個微笑,很可悲,是吧?”
母親是莉絲的支撐和依靠,即使都是她在照顧母親,就像母親照顧自己的孩子一樣。在那荒誕的環境里,如果沒有這個支撐,或許莉絲就失去了主心骨。
“終于我明白了,我的媽媽在哪里,我的家就在哪里。”
在和克里斯流浪在外的日子里,最記掛的還是母親,前路茫茫,一個15歲的女孩居無定所,靠著乞討、偷盜生活。在夜幕下,坐在母親家旁邊的樓梯上,莉絲等到了醉酒歸來的母親。等來了她家的支點,她極度渴望的家庭。
“如果可能,我愿意放棄我所有的一切,來換取我家庭的完整。”
因為欠缺,所以極度渴望。在紐約時報獎學金獲獎者新聞發布會上,莉絲悲傷回顧,發現自己最想要的還是能擁有一個完整的家。縱使自己的出身不能決定,但選擇守護家庭,選擇愛的權力仍然能掌控。
“人們死去,放到坑里,所有的東西都是那么真實,那么沒有意義,留下的就是一些行為的碎片,碎片和空氣,那就是我們記得的東西。我記得和我媽媽一塊兒從斜坡上滑下來,她的肩膀溫暖的懷抱著我,當時我還很小,她還很好。那是很久以前,可能只是那么一次,可能她背叛了我無數次,但沒有關系,次數不表示問題,我們記得我們的選擇。”
以前如何,現在怎樣,未來如何,我們記得我們的選擇,我們記得彼此都給過對方溫暖,都愛過對方。這愛照亮了前方的路,讓風雨飄搖種獨行的莉絲,勇往直前。
2、糟糕的處境不是自甘墮落的借口
身陷泥潭,當下的選擇無非有二:其一,尋找可攀附的支點,爬出去。其二,躺下去,融入泥潭中,變成泥潭中的一份子。
“一個十六歲的人只有八年級的水平,你會順著一個下降的螺旋到一個更糟的地方。你斷了每一條路,拒絕了每次機會,你令所有曾經信任你的人都失望了。”
爬出泥潭明顯是艱難的,放棄抵抗,繼續陷入泥潭很容易,就像一個下降的螺旋一樣,一直往下,會達到一個更加糟糕的地方。莉絲經沒有聽從老師的勸誡,回學校讀書,選擇在外流浪,但心里其實還是有著向上的心的,同伴在玩耍時,她捧著書在看。在聽說爸爸公寓被查封時,她迫切地想要拿回自己的百科全書。
“就在那一刻,我明白了,我得作出選擇。我可以為自己尋找各種借口對生活低頭,也可以迫使自己更好地生活。”
在參加完媽媽的葬禮,莉絲意識到自己心里的所有意念支撐失去了,從此,自己就真的要獨自面對世間所有的顛沛流離。
“我知道外面有一個更好更豐富的生活,而我想在那樣的世界里生活。”
然而,莉絲內心里從沒放棄過美好生活的渴望,所以,無論處境如何艱難,方法總是有的,觸底可以反彈,她選擇了迫使自己更好地生活。
“我覺得有些人只對生活的艱苦灰心喪氣,因此把時間都浪費在灰心喪氣里,我們稱之為憤怒,對事物的整體視而不見,對于所有能夠成功的微小元素視而不見。”
在莉絲為求學的道路努力時,在地鐵外遇到了被教養院趕出來的克里斯,她想讓曾經患難與共的朋友也一起向著美好生活前進,可是克里斯沒走出心理的困境,她內心充滿憤怒,一個擁有美好內心的女子在七歲的時候被親生父親活活殺死了,她覺得自己配不上好生活,所以抵觸接觸那些向上的積極力量。沒人能叫醒一個自愿沉睡的人,自甘墮落只能自我淪陷。
3、要有跳出火坑的心,決絕地向前走。
“因為我的父母迫使我向深處里觀察,我有幸看到所有的微小事務是如何最終聚集在一起最終形成產物的,所以我從來不問為什么這樣,為什么那樣,我知道為什么,這樣并不能讓我高興,很多時候倒讓我覺得很難過,但是我總是勇于接受,我總是勇于接受事實,我知道我總想離開我的環境。”
不自暴自棄,勇敢接受自己的身世,不抱怨,心存希望,堅持想要跳出火坑的心,并為之努力,這是莉絲良性的自我對話。
“我真的很聰明,我會成功的,我只是需要機會而已,是的,是這樣的,我需要機會脫離我出生的環境,我認識的人全都充滿了怨氣,他們活著只是為了生存,但是我相信有比那更好的地方,那里更發達,我要活在那種地方,就是這樣”
相信自己,肯定自己的能力,不妄自菲薄,不被糟糕的環境影響,內心充滿對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莉絲內心積蓄著力量。
“每天起床,我看見的世界上的每個人,都好像都披著一層膜,無法穿透。這種感覺很奇怪,有點悲哀,可是沒有辦法改變。這些人的動作舉止,為什么這么不一樣?是不是因為,他們來的世界就是這么不一樣?若是這樣,那我要更努力、更努力,把我自己推到那個世界去。”
一點點的,向著更加美好的環境、更加優秀的人看齊,如果是因為先天優勢,那自己不具備,但可以更加努力,更加努力,自己把自己推向美好的世界去。
“為什么不能是我這種人,他們有什么特別之處,是因為他們的出生?我盡力拼搏,不讓自己淪落到社會底層,如果、如果我更加努力呢?我現在離那層膜很近,觸手可及。”
面對質疑和處境的困擾,莉絲沒放棄內心的渴望和追求,沒有自憐自艾,反之更加的努力,讓自己離那個向往的世界更靠近。
“我為什么要覺得可憐,這就是我的生活。我甚至要感謝它,它讓我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往前走。我沒有退路,我只能不停地努力向前走。我為什么不能做到?”
誠如羅曼羅蘭說過的,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后仍然熱愛生活。接受自己的生活,感謝所有的苦難,不去想任何退路,努力勇敢向前。生活從不會辜負一個努力拼搏的人,或早或晚,只要你能堅持自己追求美好,不斷向前的信念,世界會不一樣。
《風雨哈佛路》是根據美國“奇跡女孩”莉絲?默里的親筆傳記《Breaking Night》(中文版《風雨哈佛路》改編的。
莉斯?默里,成長于紐約最爛的街道,卻畢業于常春藤聯盟學校,現在已成為一名國際演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