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零開始學理財3——投資房產

跑贏通貨膨脹,這是我們實現財富自由之路上,首要也是最基本的問題。對于日常必須性消費占比非常高的普通老百姓來說,通貨膨脹正在蠶食手中的血汗錢,對生活的影響是很大的,做投資就是最好的解決方案。投資,就是把手上的資源放到正確的位置上,以獲得最好的收益,教育、醫療、健身等等都可謂之投資。我們手里的資金正無時不刻地在貶值,那么我們應該放在什么地方呢?我們把通貨膨脹率初定為5%,放在銀行(活期0.3%左右,定期1.8%左右)顯然是無法抵擋通貨膨脹,那么應該放在哪里呢?投資地產,提到投資,首先要講的就是收益和風險,投資回報,是一切思考的出發點,任何投資都是有風險的,而且收益越高,風險越大。所以我們在投資房地產的時候,一定要拋開感情因素,和自住型地產區分開來,以免引入其他風險。

投資型房地產的優缺點?

缺點:

第一、交易門檻高。房價漲到今天,一套房產動輒就是一百萬、兩百萬,甚至上千萬元。即使使用了貸款,首付門檻也不低,月供壓力也很大,這些都是普通人都沒敢想象的。如此大額的投資,可不是買白菜,說做就敢做、就能做。所以投資房地產必須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基礎(經濟和眼光缺一不可),在日常開銷之外積累一定周轉的積蓄,最好是已經擁有了一套自住型房地產。

第二、變現慢。也就是流動性差,交易的周期很長,快則一個半月,慢則三個月甚至半年。從打算賣到中間洽談,辦理手續,以及可能發生的糾紛,這些都是時間成本,生活正常的流動資金是不適合做房地產投資的。所以做這個投資一定要有把資本判“無期徒刑”的能力。

第三、交易成本高。以二手房地產買賣為例,需要繳納契稅(1.5%)、個人所得稅(1%)、增值稅(5.6%)以及各種手續費(維修基金、貸款評估等),如果通過中介渠道買,還要繳納2%的中介費。雖然這些交易成本都會轉嫁給買房,但買家在購房之前就已經把這些考慮進來,給交易提高了成本,沒有這些交易費用,你的房產可以以更高的價格和更快的速度出售。

優點:

第一、抵制通貨膨脹。房地產是一項實物地產,而且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就注定了它在貨幣貶值的同時就有保值的屬性,在人多房少的大城市,必然是火熱不減。注意,在出現惡性通貨膨脹(貨幣快速大幅貶值)時,作用相當明顯。

第二、投資投機雙重屬性。自住型房產,也可謂之投資,但是你要住在里面,所以漲多張少對你來說沒關系,除非是換房的時候。因為有投機者在里面,在購買自住型房地產時的劣勢,在這里就變成了優勢。房價為何一路狂飆,為何會有泡沫一說?都是有投機者、炒房團在參與,如果他們認為房價還有上漲的空間,就會跟風買入,推動上漲,至于房價怎么變化,后面還會說到。

第三、租金回報的穩定性。相對于其他投資而言,甚至是相對于房價,房地產的租金都顯得更穩定。盡管電銷迅速發展,但是實業經濟依然是生活的重中之重,現實中的衣食住行,還是需要房屋作為依托,所產生利益鏈條,就導致租金回報的穩定性。古人有錢就“買田置宅”,今人也不例外,中國大多數富豪手下都有大量房地產,看看王健林和李嘉誠就知道了。

為何租金是房地產投資的保護傘?

房地產投資的回報主要是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是租金收入,即把房地產當成一項資產,將使用權讓渡給他人,進而收取租金。二是買賣差價,即把房地產當成一項商品,當房產升值之后,再以更高的價格賣出,以賺取差價收益。

租金收入的水平是由市場決定的,也就是由供需關系決定。相對而言,房產出租的價格相對于售價更穩定——因為許多人會去炒房,但沒有人去炒房租。房租收入是一筆固定的現金流收入,無論房價如何變化,投資人都可以通過房租逐步收回投資成本。在買入投資型房地產可以關注售租比來衡量房地產泡沫程度(房產的總售價與月租金之比,如果是1:360,就是360個月,即30年收回成本,這里可以給一個指標,15年收回是不錯的投資,20年是基準線,30年就是警戒線,需要重新考慮投資)。如果房地產投資只是盯住下一個買家(出更高價),那么這就不叫房地產投資,而是房地產投機,只盯一個目標只會讓自己決策變得隨市場而動,從而忽略了其他重要因素。

對住宅而言,需求由租房者的人數、收入水平及付費意愿組成;供給由出租者提供的房屋的地段、質量和數量、房東預期的回報率等因素組成。明白了這些,我們可以大體分析到,學校、工廠附近租房火爆,因為需求多(人);寫字樓、金融中心房租高,因為租房者的收入高;對于美食和娛樂熱衷的城市,一般來說房價和房租都不高,因為大家都熱衷于去吃喝。

對商業房產而言同樣是一個相互制衡的道理,只不過商業的供需雙方計算得更加精明而已。房東考慮租金回報,但對于租房者而言,租金只是他經營的成本之一,誰也不愿意做虧本的買賣。那么商業地產和所屬的商圈、附近的人流和消費能力就有很大的關系了。

說到這里就知道了,租金水平是由供需關系決定的。從時間維度上再深層次地分析租金到底是由哪些因素的影響呢?

第一、通貨膨脹。一方面,通貨膨脹會推升社會平均勞動報酬率,租房者支付能力的提高(需求提高),會提高租金水平。另一方面,通貨膨脹會推動經營者一環一環成本的提高(包括房租),經營者就會提高自己商品售價或者服務價格,來轉移通脹壓力,從而實現獲利。

第二、房地產的動態發展。房地產自身及周邊都是動態發展的,新增一個地鐵口使得交通便利,新增一個商業中心使得人流量變大,這些自然會使房租水平上漲(新樓開盤,也是開發商提高售價的噱頭),社會經濟的向上發展,必然會推動社會一層層的提升。當然,任何都事業都需要經營,如果經營不善,商場管理缺失,客戶流失,商戶出走,租金還會下跌的。

總體來說,租金水平可分為靜態和動態兩個部分。靜態就是參考周邊的租金水平,動態就是預估該房地產未來的變化,相對于后者來說,我們就要關注市政規劃,尤其是政府工作報告之類的政策,做一些大體上的判斷。至于租金回報與投資成本如何比較?參考上面提到的售租比。

怎么來看待房價?

關于房價未來是漲是跌,官方坊間說法各一。因為房價,既關民生又關經濟,加上投機,牽扯多方利益,很難從市場經濟的角度去分析。我們換到從概率的角度來分析,就和拋硬幣一樣來分析,漲跌各占50%,那么今年漲了,那么明年繼續的概率是不是就是0.5*0.5=0.25,跌的概率更大呢?顯然是不對的,如果你是這么想,那就是價值傾向和賭徒心理在作怪了。漲跌是獨立事件,前后之間并無關聯,況且你預測明年正確,那么預測后年、乃至十年后正確的概率就是0.5的十次方,即約千分之一(且不說正確率極低,把這項工作做完整就足以讓人頭疼不已),所以房價是很難摸清楚是漲是跌的,但縱觀歷史的角度來看,房價是大漲小跌,整體是處于上漲的態勢的。

雖然對于房價周期難以捉摸,但對于房價泡沫,我們參考“房價痛苦指數”,有兩個指標。其一是上文提到的售租比,其二就是房價收入比,就是住房價格與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例如這個比值為20,也就是說20年的家庭收入(收入處于靜態不變化的情況下)還得不吃不喝才能買下一套房,這個價格承受起來就有些吃力了。

值得注意的是,房地產升值的主要部分是地價,而不是房價(建筑)。在避開房價泡沫的基礎上,我們還可以從兩個因素來判斷房價未來的走勢。第一是土地的資金密度。假如某一天,你家周邊要新建一個大型的商用房地產項目,投資幾十上百億元,超高層寫字樓、五星級酒店、大型購物中心、電影院應有盡有。即使你們家是舊房子,一點沒變,價格也會水漲船高,因為新建的大型商業項目投入了大量資金,進而提高了周邊土地的資金密度,招商引資、政府扶持也是這個道理。所以,投資者多關注城市未來規劃,如功能規劃、交通規劃、人口目標、GDP產值目標、稅收目標、土地供應等,任何一項城市的未來動態,都是潛在商機。第二是土地的人流密度。一個地區的人流密度越來越高,房價也會因此越來越高。因為土地資源是固定的、有限的。所以人口密度增大,土地資源就愈發顯得稀缺。同樣一個年度的嬰兒潮(出生率高),等他們長大成人,就有了買房的剛性需求,大概25年后就會推動一波購房潮。我國出生人口在1990年達到了一個小峰值,約2500萬人左右,隨后逐步降低,2000年左右開始穩定在1700萬左右,所以現在正在面臨著一波剛性購房的浪潮上。

了解了這兩個因素,我們就不難分析很多問題。北上廣房價遠高于其他地區,經濟發展,大量商業資金和政府建設的投入,帶來教育、醫療等行業發達,提高了土地的資金度,迅速與其他地區拉開,人民為了享受更發達的生活,擁有更多的機會,人流紛紛涌入,土地資源稀有,那首先由高收入人群進一步支撐了房價,收入的提高和人口的流入,不斷頂起了房價。簡言之,投資房地產,首先要考慮的要以靜態租金水平做保障,避免被房地產泡沫侵蝕。其次要思考所購房地產未來的資金密度、人流密度將如何變化。


投資型住宅房地產

選擇住宅房產投資,主要投資收益就是租金加房產升值。在關注租金回報率和所購房地產未來的發展上,建議選擇優質地段已經存在的二手房。新房一般是期房,需要一年到兩年后交房,交房之后還需要裝修,需要兩三個月才能用于出租,中間耗費的都是時間成本,假設租金的投資回報率是4%一年(假設每月租金是3.5k,一年十二月就是42k,除以房屋總價85w,得到年投資回報率)。兩年的損失就高達10%。并且在附近有新樓盤開售的情況下,二手房的價格會低于新房,等于把支付給開發商的營銷費用給省了下來。如果二手有裝修的話,裝修部分的費用還可以打個折扣。

選擇二手房,還有的優勢是,二手房是現房,除了可以準確評估周邊的租金和房價水平之外,可以實地看房,優缺點一覽無余,檢視小區的實際環境和物業質量。戶型方面可以,建議選擇緊湊型三房,因為城市收入分布呈金字塔來看,大部分人處于塔基,緊湊型三房既可整租給高收入人群,又可以單間分租,市場的需求量最高,既好租,有好賣(流動性好)。

投資型商業房地產

選擇商業地產投資,風險要比住宅型地產要高,所以更加考驗投資者的眼光,要做的準備工作也更多。挑選商業房產必須帶著生意頭腦。如果認為自己在這方面“少根筋”,那么還是選擇其他的投資適宜。

首先土地性質。住宅用地產權是70年,商業用地是40年,綜合用地是50年。前面提到的售租比,就是收回成本與獲得利潤極大程度上受產權時間影響,試想20年收回成本與30年收回成本,中間損失的利潤可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其次地理位置。哪里的鋪面更值錢呢?大型商場一樓比二樓更值錢,這個我們都知道,所以利潤率最高的化妝品、護膚品都分布在一樓,之后由下往上,依次是女裝、男裝、運動等,利潤依次遞減。就算同處一個樓層的,那不同位置又該怎么去判斷價值呢?這一點可以參考之前提到的“人流密度”,都是一樣的道理,但這一點開發商早已想到,給各個店鋪標上不同的價格,電梯口、進出口這樣的好位置當然價格貴,該如何選擇?

加上價格因素之后,能做的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要在自己不懂的問題上冒險,一些死角位置的鋪面,就算價格再便宜也不要買。一座商場運營的好,其中的鋪面也會升值;運營的不好,一旦人氣弱了,再想拉起來真的很難。這種依賴運營管理能力的商業,風險很大,當然收益也會高。

一般來說,不依賴于運營管理能力的商業,風險更小。以風險來排名,例如靠近居民區的獨立商鋪風險小于專業市場商鋪(如水產批發市場),獨立商鋪的風險小于大型商業中的鋪面。對于獨立鋪面而言,臨街是一很大的重要因素,所以除了要觀察周邊的人流、車流外,還要注意周邊的交通狀況和停車條件。經常堵車,停車又不方便,又臨快速路就比較不利。此外還要注意鋪面的門臉一定要顯眼,如果被物體(路邊的樹木)遮擋,價值就會大打折扣,因此可見,面朝路邊的門面越大,價值越高。最后要說的是,不同于住宅地產的房價有泡沫,因為人多了總要住房子,住宅房產有剛需。商業地產沒有這所謂的剛需,所以價格和租金水平更理性。如果說商業房產的剛需,那與所有的商業一樣,誰也不愿做虧本的生意,都要把利潤最大化。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最近樓市回暖,房價回漲,排除很多購房者的投資型房產需求,很多自住型房產的購房者,無論是首套房的剛需,還是即將換房的...
    SumelD閱讀 601評論 2 4
  • 證明不可能出科學家,藝術家等。
    星雨風蟬閱讀 345評論 0 0
  • 婚慶視頻自動剪輯和完美互動 課程要點: 利用AE腳本進行視頻自動剪輯及鏡頭自動分層。 pr和AE完美結合,實現完美...
    Curtis2019閱讀 243評論 0 0
  • 感恩父母的養育之恩和一直以來的牽掛! 感恩各位老師的智慧傳播和自己對智慧的探索與堅持! 感恩所有親朋好友的支持與關...
    鄔靜閱讀 189評論 0 1
  • 最近一則《大媽地鐵上吃餅執法人員勸阻被反懟:我有的是時間 拘留我》的新聞視頻再度引發公眾熱議。 其實,關于地鐵上吃...
    王詩文circle閱讀 2,718評論 14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