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iOS
Hybrid
APP
通信方式可以使用WebViewJavascriptBridge
第三方庫、JavaScriptCore.framework
(iOS7.0及以上)、WebKit.framework
(iOS8.0及以上)及其它解決方案。但隨著越來越多的App
只支持iOS7
以上的系統,使用JavaScriptCore.framework
和WebKit.framework
的方式來解決WebView
與JavaScript
通信會越來越普遍。
關于WKWebView
的使用可以查看另一篇文章:OC/Swift與JavaScript交互—WKWebView高級使用
另外JSPatch
也是使用JavaScriptCore
作為JS
引擎,使用JavaScriptCore
可以避免使用攔截協議的方式。
因為攔截協議的方式傳值不方便,DOM原生方法無法攔截(如History對象的back()方法,即history.back()方法無法攔截)。
所以盡量少用攔截協議的方式進行UIWebView
與JavaScript
交互,盡量多使用JavaScriptCore
或WebKit
交互,是一種比較優雅的方式。
本文主要使用JavaScriptCore
進行UIWebView
和JavaScript
交互。
一、相關方法
// UIWebView的方法
- (nullable NSString *)stringByEvaluatingJavaScriptFromString:(NSString *)script;
// JavaScriptCore中JSContext的方法
- (JSValue *)evaluateScript:(NSString *)script;
二、相關使用
// 獲取當前頁面的title
NSString *title = [webview stringByEvaluatingJavaScriptFromString:@"document.title"];
evaluateScript方法使用場景相對比較復雜
對于這部分的使用,寫了個Demo放入GitHub倉庫:https://github.com/xiaoL0204/UIWebViewDemo
三、Demo的主要實現如下:
#pragma mark - javascript上下文
-(void)getJsContext{
self.jsContext = [self.webView valueForKeyPath:@"documentView.webView.mainFrame.javaScriptContext"];
}
#pragma mark - 返回按鈕
-(void)changeJavascriptBackMethod:(JSContext *)context{
NSString *jsString1 = @"function historyBack(){}";
NSString *jsString2 = @"window.history.back=function(){historyBack();}";
[context evaluateScript:jsString1];
[context evaluateScript:jsString2];
__weak __block typeof(self) weakSelf = self;
context[@"historyBack"] = ^{
[weakSelf performSelectorOnMainThread:@selector(popSelf) withObject:nil waitUntilDone:NO];
// [weakSelf popSelf];
};
}
#pragma mark - document狀態改變
-(void)changeJavaScriptStateChangeMethod:(JSContext *)context{
NSString *jsString1 = @"function onreadystatechange(){}";
NSString *jsString2 = @"document.onreadystatechange=function(){onreadystatechange();}";
[context evaluateScript:jsString1];
[context evaluateScript:jsString2];
WeakSelf(ws);
self.jsContext[@"onreadystatechange"] = ^{
JSValue *readyStateValue = [context evaluateScript:@"document.readyState"];
if ([[readyStateValue toString] isEqualToString:@"interactive"]) {
if ([ws respondsToSelector:@selector(changeJsMethodAddLike:)]) {
[ws changeJsMethodAddLike:context];
}
}
};
}
上面的這段代碼做了以下工作:
一、首先會通過KVO
的方式獲取JavaScript
的context
,即JavaScript
的執行上下文環境,當JavaScript
文件被WebView
載入后,默認最先進入的是一個全局的執行上下文。
二、context
加載兩個JavaScript
函數。作用分別是:
1.聲明1個 historyBack()
函數,函數內什么都不用做;
2.覆蓋window.history.back
函數,將其指向一個匿名函數,匿名函數內部調用historyBack()
函數;
三、然后在OC
中,對JavaScript
的context
的historyBack
函數,使用block
方式綁定OC
方法(更新UI時確保在主線程執行)
實現方法中使用了JavaScript
函數的替換和增加,有一個好處,就是HTML5
不需要額外自定義JSON
對象。HTML5
在不考慮iOS
和Android
端的前提下,iOS
和Android
端能完成本地App
應用和HTML5
交互的任務。
四、UIWebView錯誤的注入時機
最開始是將這幾個方法的調用放在webViewDidFinishLoad
中,交互邏輯沒有問題,卻會遇到點擊HTML5
中的返回按鈕無效的情況。
經常仔細觀察,現象是這樣的:
HTML5
頁面加載出來了,但XCode
控制臺還沒有打印webViewDidFinishLoad
加載完成信息,這時候點擊HTML5
的返回按鈕無法pop controller
;再過三四秒等webViewDidFinishLoad
加載完成信息打印在控制臺以后,返回按鈕點擊就可以響應了。
推測應該是HTML5
的body
加載完后,HTML5
頁面都已經渲染好了,還有某些未加載完的文件或標簽,因此UIWebView
還沒有調用到 webViewDidFinishLoad
,也就沒有注入這3個方法,交互鏈就斷開了。
顯然將webViewDidFinishLoad
方法作為JavaScript
注入時機,已經非常滯后了。
五、UIWebView
什么時候創建JSContext
環境
兩個時機:
1.渲染網頁時遇到<script>
標簽,UIWebView
會創建JSContext
環境;
2.執行方法[webView valueForKeyPath:@"documentView.webView.mainFrame.javaScriptContext"]
,UIWebView
會創建JSContext
環境,而且和遇到<script>
標簽時創建的環境是同一個;
六、UIWebView
什么時候注入JavaScript
函數對象
在代理方法webViewDidFinishLoad
中注入JavaScript
函數對象顯然不合適。
較為優雅的方式是實現一個NSObject
的擴展,并實現webView:didCreateJavaScriptContext:forFrame:
方法。在這個方法內注入JavaScript
對象。
Demo中為了防止相互引用,使用了一個類WebViewDelegateManager
來防止內存泄露。
實現的Demo已經上傳到我的GitHub倉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