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 簡年10:跟太史公學賺錢(2)
-6-
在賺錢之前,首先要了解自己處于人生的哪個階段。《富爸爸,窮爸爸》一書對我們的生活進行了劃分。它將我們的人生分為EBSI四個象限,即工薪族象限、自由職業者象限、小業主象限和投資人象限。與之相似的是,太史公也將我們的人生分為了幾個階段:
無財作力,少有斗智,既饒爭時
就是說,當我們沒有錢財的時候,就要出賣勞力;有了少許錢財的時候,就要靠智慧賺取財富;等到資本雄厚的時候就要靠爭取時機逐利。
最近一些年,我們的社會過度渲染了個人財富增長的容易程度,讓許多有著浪漫情結的人誤以為“財務自由”是一件很容易達到的事。這些浪漫的人們開始在沒有正確評估自身能力水平的情況下試圖做超越自己所處階段的事,投資者有之,創業者有之。結果,我們也看到了許多令人遺憾的結局。
所以我們還是要將浪漫主義的情懷收一收,先按照常規路徑。如果是剛開始進入社會想賺錢的階段,還沒有任何資源儲備,就要老老實實把工作做好。不要怕出力,因為這個階段,你能賣的,也只有自己的勞力和時間了。在這個階段,應該要專心于自己所在的領域,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因為這是未來一切賺錢活動的安全墊。如果是進行理財的話,這一階段最應該做的,就是儲蓄,所在大雪球都因為有一個堅實的核才能滾大的。
這方面,太史公給了我們一個榜樣:
魯人俗儉嗇,而曹邴氏尤甚,以鐵冶起,富至巨萬。然家自父兄子孫約,俯有拾,仰有取,貰貸行賈遍郡國。
魯地風俗崇尚節儉又吝嗇,而這個曹邴氏尤為突出。這個曹邴氏,是靠冶鐵起家的——這是一個“作力”起家的代表。他靠這個行當謀生,最后富至家中有數萬錢。但就是這樣一個家族,家中所有人都堅守著這樣一個原則,就是俯仰之間必須要有所得,一舉一動都有獲利。這雖然看起來有些勢利了,但是這就是積累的原則。現在有很多人,一邊做著發財的夢,一邊大手大腳浪費,把錢花在了許多不該花的地方。完成不了原始積累,又怎么能真的富起來呢?曹邴氏就這樣,把家中的生意慢慢做大,租賃、借貸、做買賣的遍布全國各地。
在工作了一段時間有了一定的積累之后,就不能只靠出賣勞力,而要靠運用智慧賺錢了。這個很好理解,我們看到的許多靠知識致富的人都屬于這一類。還有一些靠販賣信息為生的,其實也屬于這一類。眼下比較流行的斜杠青年,其實也屬于這一類。
到了第三階段,大概就是像國民公公王健林那樣,一個小目標就是一個億;或者是像馬化騰那樣,一個億的小目標天還沒亮就賺到手了之類的,他們都是靠搶奪時代發展的先機來賺錢。麒軒自己還沒到這個階段,所以這個就不細說了。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