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是日本文學界“泰斗級”人物,1968年以《雪國》、《古都》、《千只鶴》三部代表作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幼年父母雙亡,其后姐姐和祖父母又陸續(xù)病故,心情苦悶憂郁,逐漸形成了感傷與孤獨的性格,這種內(nèi)心的痛苦與悲哀成為后來川端康成的文學底色。他的作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升華的美。
川端康成的作品寫的多是小市民的日常生活場景。他的文字細膩,多用白描手法,擅長細致入微地刻畫人物心理。
他的散文《五角銀幣》從一對母女倆不同的購物場景寫起,寫到日后的遺憾,讓人看了頗為心酸。
看到描寫芳子在戰(zhàn)亂時想到之前和母親買傘的事情的一段文字,我突然很感傷,有一種很心酸的感覺。
物是人非事事休。過去的美好時光一去不復返了。那個時候雖然我們也迷惘過,矛盾過,糾結過,但是那個時候美好的一切只能在記憶里尋找了。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回首往事,過往的一切非常美好。那個時候最枯燥乏味的時光也變得生動起來。
川端康成的筆法細膩,描寫芳子和她的母親購物的那一段文字引起了我的共鳴。我和她們一樣,也有過對一個小東西戀戀不忘的經(jīng)歷。想買一樣的東西時候,舍不得錢,看了又看,摸了又摸,反復地挑挑撿撿,到最后總覺得不滿意,放棄了。
有的時候我確實抵抗不住一個小東西的誘惑了,明明知道那個小東西很費錢,還是忍不住反反復復去看、撫摸,到最后狠狠心把那個小東西買回家了。
讀到芳子在戰(zhàn)亂中后悔沒有買傘的句子的時候,我的眼淚一下子就落了下來。
人世間最遺憾的事莫過于身在福中不知福了。曾經(jīng)我們覺得不屑一顧的事情到最后反而成了我們懷念的白月光,總是照在我們的心上。
如果當時……就好了,就不會有這么多的遺憾了。
可是當時的我們呢?總會被一些小情緒所困擾。那些我們所忽略的、不喜歡的、不耐煩的一些小東西反而成了珍貴的紀念品。有些小東西再也找不到了。
在文字里看到曾經(jīng)的自己,讀到曾經(jīng)的感受,觸動懷舊的情懷,文字里的人和物都有了情感,場景變得真實具體,有很多感觸,這是很奇妙的閱讀體驗。
當一個讀者在文字看到似曾相識場景的時候,與文字里的人產(chǎn)生共鳴,與書中的人同喜同憂,這段文字就有了非同一般的意義。尤其是透過文字,感受到一種巨大的悲哀的時候,淚水會忍不住掉下來。
讀《五角銀幣》的時候,我就是這種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