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調研-干群關系-精準扶貧-日記分享 1

關鍵詞:

知識準備 理論準備 大學生村官 城市發展 信仰

漫見漫聞至A市 漫談漫想話實踐

啟程前調研準備:

不管說是從開始寫投標書還是到最終確定主題,這次社會實踐我都一直在準備,了解當地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學習社會學研究方法,社會學基本理論,政治學基本理論和研究方法等等,甚至還嘗試著做自己的“研究設計”。且不論其是否科學有效,但總是學到了許多知識。此外,知識之外便是能力,社會科學領域的學習者不進入社會,又怎能說是一個好的學習者呢?只有學會觀察社會,才能及時有效發現社會發展存在的問題,才能進一步分析確定問題,進而解決問題,推動社會發展。下面為摘錄的若干準備內容:

大學生村官資源的開發。想到大學生村官這個思路后便在微信上查了查,發現A市有不少報道,他們的工作安排很好,于是我就想深入了解一下,嘗試聯系上他們。但是在各種微信推送中沒有發現電話、郵箱等聯系方式。不過,我想既然大學生村官工作安排如此妥當,估計會有QQ管理群的存在,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查了一下,果然有。他們有好幾個群,08.09.15年建的群,然后我選擇一個15年選擇一位管理員加一下,很快得到他的回復。通過聊天得知他是A市政府組織部專門負責大學生村官管理工作的政府工作人員,他非常熱心,積極幫我解疑答惑,向我介紹他們的工作(聊天內容回復摘錄)

談到他們工作的困難,他說,困難肯定會有 這個無法避免 畢竟是對人的管理和服務 每個人情況不一致

談到訪談村官,他說,我們A鎮有36個村官 沒問題的

兩點我們上班 就不能聊天了

你們什么時候到記得提前說下 我擔心村官下鄉 因為B省扶貧壓力很大

好啊 你們還是有心的啊

談到建立私人朋友關系的請客,他說,不能吃 朋友都不能吃了

后來我們大致確定日期后,我與他聯系。

好的 我馬上發給A市 讓他們看看

對了你們來幾個人 是分組去不同的村 還是一起一個個村調研

我把A市所有村官信息發給你 我提前和村官本人聯系好 讓他們配合你們

還未成行,A市的干部群體就給我留下了如此好的印象,不知道這是否也意味著基層干部也會熱情接待我們呢?我想,應該是沒有問題的,至少大學生村官會積極配合我們的。

此外,我還關注了B省A市人民政府門戶網,a鎮微信公眾號,查看政府工作報告和鄉鎮新聞動態。從那里也獲得了一些新的想 法,我們可以拜訪慰問一下當地老黨員、老村長、為村里事業做出貢獻的人、德高望重老人等等了解鄉鎮的歷史和現實發展情形(干部,群眾,干部退休后的群眾)。查詢了當地地圖,在調研地點周圍,有公園、客棧、商店、醫院、景區、學校、鄉鎮政府、人大以及其他社會組織。另有一些當天詢問哪些鄉鎮發展比較好,再了解干部情況。最后的,一些獲得自百度百科的當地介紹不再詳細展開。所學習的理論和研究方法也會在接下來幾天的調研日記中有所體現。

漫見漫聞:

南方水災的擔憂帶來絲絲焦慮,查了一次又一次的停運信息,終于到了今天,一切都安定下來,滿懷期待地踏上了旅程

11個小時左右的高鐵,7個小時左右的火車(第二天),途經了杭州,金華,上饒,鷹潭,南昌,宜春,長沙,婁底,懷化,芷江等城市。按照高鐵線路沿途所見,這是一個走出江浙滬的繁榮的旅程。

感受最深的是江西,湖南,貴州,B境內所見的深山村落和城市。在村落中,大多數住所分散,住所附近是田地,交通絕大多數為土路,少數礦區有工廠的存在,礦區所在的地區交通也較為方便,公路、高速公路都是存在的。農業上來說,紅土壤,大多種的是水稻,經同學介紹說紅土壤肥力較差,南方水稻土比較肥沃,山上種有許多其他經濟作物,比如樹苗,景觀植物等等。不過,在幾個“山城”可以看到,新建開發也在大力進行,部分地區山腳下的村莊也整體遷出。

江浙滬地區與沿途城市直觀的對比(僅以高鐵路線經過城市為例),我覺得從生活質量上來說,并不能做簡單的比較。不能像人們議論的那樣說大城市的就是好生活,山區村莊就是閉塞無知落后,這一點在我的價值觀念中衡量標準是不一樣的,簡單的也可以說是物質與精神生活的互動關系吧。他們更可能沒有大城市的喧囂和壓力,沒有被污染的環境,被更加異化的人心,少了競爭和勾心斗角,少了各種各樣的擔憂和心理病態……

另外,在浙江義烏、金華等地區有一些建筑比較老舊、外形相似,另有一些“塔尖”特征,不像是居民住宅,經朋友介紹得知那是水塔,只不過當今地區的基礎設施比較完善,水塔的作用已經喪失。不過,由于周圍是農田,水塔所占面積比較小,拆遷還要大量花費,他們就擱置在了這里。

到達C市,在地鐵上,與當地一位創業的阿姨溝通,首先我們聊了一些C生態環境非常好,城市發展也比較迅速,以方面敞開交流,后來阿姨跟我們說她是自己創業,與天津一家公司合作健康減肥理療做直銷。由此,我嘗試著向她了解一些C創業政府政策關注如何,由于這個問題太寬泛,不好回答,我又轉問她在創業過程中辦一些證件是否順利,是否遇到一些政府的障礙?她說,辦理一些證件都比較容易,創業過程中比較順利,基本不存在推諉扯皮,耽誤的情況。同樣是在地鐵上一位老先生跟我們說了幾句話,由于溝通存在困難,老先生說了四次,我們才聽懂,原來是我們四人座坐了三個人,沒有把剩余的一個座位空出來(也沒有人坐),老先生教導了我們。雖然當時面子上有些過不去,但心里還是非常開心,非常敬佩、滿意的。這時,我又想到那個規則與變通的關系,最終,我認識到,規則意識理應超越變通,變通的成本更大,這一點,雖然說在某尊敬的老師近兩學期的教導下,但還是到了一定時候會有所忽略,規則意識的養成確非一日之功,牢記老師的教導和老先生的這次教訓,讓遵守規則成為真正的習慣。

在C前往A的火車上,雖然是晚上,看到四處發電廠排放的場景,不知是正常工作還是偷排,不過,在凌晨時見到這一場景,總覺得很不正常。也許正是這樣的新聞看多了,才會使我有如此想法吧。不論兩種推測孰對孰錯,新媒體時代下,各種各樣的信息對人的觀念的巨大影響總是沒錯的,由此,也想到新媒體對基層干部和群眾的影響又會如何呢?

漫談漫想:

在路上跟朋友談到的一些問題,感觸最深的是一個人的信仰,一個人在社會生活中對人的態度,什么是真心?什么是真誠?什么是人與人之間純真的感情?我們一提政治這個詞往往都會覺得充滿了厚黑的意味?什么樣的貢獻是真的貢獻?政治生態發展將會如何?什么是一個人的真,善和美,我們應該怎樣去做?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