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據說在法國首印45萬冊、豆瓣評分7.9的小說,一開始我是拒絕看的。
即使它常年盤踞某暢銷小說榜單,被法國媒體驚嘆:“銷售得比影子消失的速度還快!”,我仍然無動于衷。
每個人的閱讀時間那么寶貴,萬一這本所謂的暢銷書,只是被水軍刷出來的呢?
一個關于影子的故事又能牽扯出哪些事物?影子怎么可能會被偷呢?我不懷好意地想著。
直到我無意間翻看這本書時,才被作家馬克·李維的文筆狠狠地打了一次臉。
作者馬克·李維,法國人,連續12年蟬聯“法國最暢銷作家”,擁有讓大導演斯皮爾伯格只看兩頁書稿,就重金購下電影版權的神奇魅力。
在上海簽售會上,場面火爆到連業內人士都不得不驚呼“書展上掀起了一股馬克?李維旋風。”
這本《偷影子的人》是他的第10部作品,一部關于得到與失去、成長與懂得的成人童話。
每個人都可以從中看到自己的成長經歷。
小時候的我們總認為自己與眾不同,渴望加入每一個群體,又害怕被大家排斥和嫌棄,只好表現得滿不在乎,其實內心在意的要命。
會在夜晚偷偷地跟自己的影子傾訴那些埋藏在心底的小事,包括喜歡哪個女同學、誰跟誰走的很近、今天誰對自己說了一句特別的話……
整本書中令我感受最深的,不是他對克蕾爾的愛情,反倒是主人公跟其他人之間的友情。
小時候的我們以為周圍的一切就是全世界,在意那些不被父母理解的小事,又偷偷把自己的想法說給影子聽,期待找到一個能聊的來的朋友。
主人公“我”是一個身材瘦小的男孩,沒有多少朋友,是全班年紀最小的人。卻無意之間得罪了惡霸馬格,從此小學六年級的生活陷入到了馬格無止境的捉弄之中。
走路時被馬格故意絆倒;被死對頭鎖在更衣間里,直到來打掃衛生的警衛聽到了“我”的呼喊,才營救了“我”;被他用西紅柿砸中自己的眼鏡框……
他一方面得忍受學校里惡霸的惡作劇,一方面又得接受一個不幸的事實:父親愛上了別的女人,跟母親離婚了。
本來以為小學的生活會持續這么悲慘苦逼下去。
直到有一天,發現自己有了一項特殊的能力:偷影子。
所謂的偷影子就是指,當他的影子與其他人的影子重合時,他能偷聽到人們內心深處的不安、疑慮以及他們不為人知的夢想。甚至別人的影子也會千方百計搶占自己影子的位置。
影子甚至會跟“我”對話:為每一個你所偷來的影子找到點亮生命的小小光芒,為它們找回隱匿的記憶拼圖,這便是我們對你的全部請托。
這不就是偷心術?能不知不覺潛入別人的內心,獲取別人的信任。是一個普通人求之不得的技能啊。如果是我們擁有這項特異功能,恐怕早就無法無天了,或者用它來謀取自身的利益。
主人公卻十分擔憂,害怕別人看出自己的變化,跟別人接觸時,也會盡可能不讓兩人的影子重疊。
然而,每當他無意間偷了別人的影子時,無意間了解到別人內心不可訴說的秘密時,別人的生命軌跡都將會發生變化。
【無意間偷了警務員伊凡的影子】
外表看上去高大強壯的警務員,小時候也曾害怕黑夜到瑟瑟發抖,被自己的父親用皮帶教訓過,母親在生他時就去世了。
在學校的一次鍋爐爆炸中,為了不讓大火燒毀他母親寫給他的信,伊凡差點在濃煙中窒息死。
是伊凡的影子前來求助主人公,才使得警務員幸存下來。
然而那些信幾乎被燒毀,伊凡悲傷的不能自已。
“我”無意間偷了伊凡的影子才發現,那些母親寫給他的信根本不存在,有的只是伊凡假裝母親寫信給自己。
于是主人公借助自己母親的力量,讓母親寫一份沒有稱謂的信給還沒有出生的自己。
拿著這封信偽造成在大火燃燒中的痕跡,幫伊凡重新獲得面對生活的勇氣。
【無意間偷了面包師傅兒子馬克的影子】
一次簡短的交談,從馬克讓“我”坐到他身旁的那一刻。“我”從來沒想到我們的友誼會維持一生之久。
馬克一直渴望成為一名醫生,可是他的父親卻極力反對,需要馬克來繼承祖傳的面包店,擔負起養家糊口的責任。
馬克的影子拜托“我”去找馬克的父親交談。
第二天馬克的父親對馬克甩臉說,要把他趕出家門,“你要是發現你當醫生跟面包師傅一樣蹩腳,那就回家來”
等馬克真的去學醫后,才發現自己最適合做一個面包師,自己最希望看到那些滿足嚼面包的人。
這是全書最打動我的一個情節。
嘗試之后發現并不是自己想要的,就去尋找下一樣。這樣才是真實的人生。
為什么小孩那么多,影子偏偏選中了主人公呢?
警務員的一番話道出了真諦:“你從小與別的孩子的不同之處,就是你有能力感受不幸,不僅僅止于你自身涉及的,也包含其他人遭遇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