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做的是一份乳酪蛋糕,說起乳酪,是不想起美國作家斯賓塞·約翰遜的《誰動了我的奶酪》,而現實中的你我他又是誰?
書中四個主角特性我都經歷過,不一樣的時期遇見不一樣的自己,有的時候會裹足不前,有的時候又奮發前進,相信唯有不逃避,直迎而上,才能沖破阻撓,迎接新的人生,畢竟我是要做吃乳酪的小伙伴!
對于乳酪、奶酪、芝士,有許多人弄不清楚。
它們其實是同一種類,不同國家翻譯說法也就不一樣。正如我們都是世上一家人,有你老大有他老二有她老三等等等,每個人的脾性不一樣罷了。乳酪品種繁多,有甜有咸,有軟有硬,下面有篇文章對乳酪解說特別詳細,有關于乳酪的發展史,與相似黃油的區別,乳酪的常見品種,所搭配相應的紅酒有哪些,都有一一詳細的說明,圖文解說一點也不乏味,分享給大家。
www.sohu.com/a/51453003_349190
文中提到意外的驚喜,源于有敢于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這樣的先行者永遠都是值得敬佩的人。
國內奶酪常見的牌子有kiri、安佳、妙可藍多、鐵塔、卡夫菲力、琪雷薩等,對應用所做食物選擇合適的口味。
以上只是為了推出一款輕乳酪蛋糕,畢竟美食,是帶著愉悅的心情去吃的。
主角上場
豹紋輕乳酪蛋糕
一位臺灣的烘焙愛好者的配方作法視頻整理而來
不喜重乳酪的朋友可以試試輕乳酪,如果還是覺得乳酪味重,還有更輕盈乳酪味的蛋糕配方
6寸配方:
1 使用模具周圍涂滿奶油,底部鋪紙備用
2 奶油乳酪+牛奶放鍋內隔水加熱
3 取出打散,若還是有顆粒感,再放回鍋內隔水加熱讓奶酪與牛奶混合均勻
4 這時候烤箱開始預熱
5 倒入過篩的面粉和玉米粉
6 蛋黃分次加入(分3次),每加一次都必須充分攪拌均勻
7 將攪拌完成的乳酪糊,放回溫水盆里面保溫
8蛋白打出大泡泡后加入一茶匙檸檬汁1/3砂糖,打到細泡后加入第二次砂糖,出現紋路時再將剩余砂糖加入,后而轉至中低速,繼續打發至鳥嘴勾
9 鳥嘴勾出現后,記得用攪拌棒手動方式,全部將蛋白再攪拌一下,確認底部蛋白有打均勻
10 取出乳酪糊再攪拌一下,挖兩勺蛋白先混合
11完成后倒入模具內,留一些攪拌可可粉
12 剩余乳酪糊倒入可可粉中
13 攪拌均勻的可可糊分別倒入裱花袋內(三明治袋內)
14畫豹紋前輕輕敲模具,震出里面氣泡
15 袋子剪小口,不要太大,隨意擠出塊狀淺色可可糊
16 深色可可糊剪口一樣,開始沿著淺色繞圈
17進爐前,盛兩大杯冷水于大烤盤中,把盛好的乳酪模具中間,再入烤箱
18 出爐之前確認一下熟度,手輕拍有扎實的膨脹感,頂部定圓弧狀,就是熟了
19 取出傾斜輕輕敲松邊沿,準備倒扣,用盤子或是蛋糕紙板,先貼正面到扣,脫模,然后再用盤子或紙板貼于反面倒扣放正
20乳酪蛋糕務必冷卻后才放入冰箱冷藏,冷藏一晚后再吃,口味更佳
21 切乳酪蛋糕前先熱刀,用火或是熱水泡過擦干再切,蛋糕切面才會平整,每切一刀就擦干凈再熱刀,重復這些動作即可
22 切面是細致無空洞口感才會綿密
做乳酪蛋糕總結幾個小細節,能減少失敗率哦
模具不用活動模具,如果想用,在外圍包上錫紙,防止水滲進蛋糕體里。
蛋糕常見基本法:分蛋黃糊和蛋白打發(當然不是所有都這樣,有的是全蛋打發)
這款輕乳酪正是這兩者;
蛋黃糊最常見的問題就是攪拌過度起筋
粉類加得越多就越容易出現這個問題,而這款配方里面的粉含量很少,基本不用擔心,只要正常攪拌到均勻,看不見干粉顆粒就可以。
蛋白打發常常是蛋糕失敗的罪魁禍首
做不一樣的蛋糕蛋白打發程度不一樣,僅以這款打發程度是濕性打發,6、7分即可出現紋路,提起蛋白呈鳥嘴狀
和做戚風蛋糕要求的蛋白打發到8、9分的立挺狀態不同,兩者口感和蛋糕要求不一樣,打發程度也就不一樣
打發過度做出來的乳酪蛋糕會偏干,口感不會那么綿軟,甚至開裂嚴重,也就不會有上面說的彈跳感。
打發蛋白在第三次加糖攪打后,用中低速打,是為了蛋白打發的更細膩,之前因快速打發而形成的大氣泡也會變成細密的小氣泡,不影響口感,做出來的蛋糕也不會凹陷厲害,幾乎這類打發蛋白過程都通用。
烤的時間和溫度根據烤箱脾性而做調整,建議第一次做降低10度來烤,更容易掌握,也能進行調整
一份顏值與智慧并重的輕乳酪蛋糕已做好,讓你的乳酪也為之跳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