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全省半年檢查,后續工作還在繼續,異常繁忙的工作節奏暫告一段落,可人的情緒卻無法真正放松,時不時焦慮煩躁,感覺并不踏實。
有時會想,不踏實或是對的,但總是焦慮可是很要命的。許多攻堅克難的工作,都是需要百倍努力去完成,需要付出超乎尋常的代價去實現的。既然選擇這份工作,就應該把心擺進去,哪能輕言解脫,又何來拿起放下呢?
脫貧攻堅,依舊在路上。來路跌跌撞撞,去路坎坷崎嶇,還是那般云山霧繞,似乎并沒有多少人真正弄懂過。這些年忙忙碌碌,人人感觸良多。從這份為世人矚目的責任與承諾中,我們領略了攻城拔寨、爬坡過坎的不易,感受了社會變革、經濟轉型的艱難,還有務實重干、順應大勢的重要。
一切過往,皆是序章。面對未來,并不清楚方向?;蛟S,方向就在眼前,就在腳下。墨守成規行么?不行。敷衍糊弄行么?不行。原地踏步行么?不行。曾經的心存僥幸,如今顯得萬般滑稽,像開倒車,走偏門,絲毫沒有正路走得坦蕩踏實。
好在人已被逼到懸崖邊,開始不得不改,雖然有些狼狽,但不再徘徊。心中有了希望,眼里有了光芒。而有些人,選擇退讓逃避,讓自己圖得清凈,卻發現別離三日,便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
裝睡的人叫不醒,剩下的人手忙腳亂。沒有人去想那些不切實際的問題,甚至不愿理會空口無憑的人。面對眼前的事情,我們始終處理不好自己的情緒。沒有安全感,沒有成就感,沒有信任感,從焦慮到狂躁,從困頓到無助。
問題在于,一切不得不變。不變意味著落后,意味著背離,意味著自我的放棄。人最大的悲哀,莫過于不能在有限的生命里,去做些想做卻沒做的事情。沒有自身的覺醒,哪有希望的前程?沒有對目標的執著與堅守,又憑什么贏得別人的尊重和信賴呢?
《得到》引用一篇文章中說:一事無成的人常常跑得很快,卻在鍥而不舍地兜圈子,或者受到環境的誘惑而不斷改變方向,甚至干脆背道而馳,幾年、十幾年后回頭看,又回到了起點。
人的思想與情緒,在利益與理想的較量中顯露無疑。這本無可厚非,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問題在于,在個人與集體的權衡交織中,個人發展需要依附并貢獻更多的集體智慧,個人才華也該在時代洪流中去洶涌升騰。
沒有集體的強大,個人必然走不遠。沒有足夠的定力與自信,任何事情終將一盤散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