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總想為自己的大學,為自己的青春寫點什么,今天終于動起筆開始了。思來想去,想到了圖書館。大學我呆得最久的地方不是教室,不是宿舍,而是圖書館。圖書館總是給我一種親近的感覺,呆久了,情也深了。
記得一位同學問我,天天去哪上自習啊,怎么在教室看不見我,我的回答是圖書館。他說圖書館有什么好玩的,還是教室熱鬧,我只能笑而不答。很不喜歡亂哄哄的教室,嘈雜的聲音總是打亂我的思考,讓我頭疼。還是喜歡呆在圖書館里,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本書,人坐在椅子扶在桌子上看書,游走在書的世界里。總覺得自己和圖書館有緣,推門走進圖書館,就像孩子回到家中一樣,有一種久違的寧靜感覺。
記得有一次班級聚餐,和同學鬧矛盾,心情很不好,由于無聊煩躁,便去了圖書館。我推開圖書館的玻璃門,陣陣陳舊的書香迎面撲來,讓我心情一震。看著書架上一列列陌生而熟悉的圖書,我的心情立馬好了許多,何必去為那些小事而煩心呢,不值得,完全是浪費時間,我還有這么多圖書沒看呢,這樣一想,頓時豁然開朗。
在圖書館,我最喜歡讀的書是旅行文學類圖書,它藏在我們圖書館一樓新閱覽室層最后一排的書架上,這一排書架上的旅行書琳瑯滿目,對于我來說就是一個世界,是那些旅行先驅者的時間印跡,是一道令我向往的風景線。 我旅行的種子是在我初中為期一個學期的地理課上埋下的,課上老師濃墨重彩地將我國大好河山一一道盡,激起了我無限的遐想。
在那一排書架上,我看的第一本書是《我就是想停下來,看看這個世界》,講的是一個大學女生休學一年去北歐四國之一的芬蘭打工旅行的所見所聞,她穿越國界滿洲里,過貝加爾湖,在俄羅斯紅場轉車,去極地露營。開始了便停不下來了,然后我又看了這排書架上的《背包十年》、《安心的義工之旅》、《打工旅行》等。這些書籍陪伴了我的大學,讓我平淡的生活激情常在,我開始變得勇敢,變得勇于實踐,去實現我的夢想。因為這些書籍的鼓舞,我才得以踏出我夢想的第一步,獨自一人坐火車去拉薩,去看布達拉宮,看大小昭寺,漫游山南羊湖和那曲納木錯圣湖;我才得以在來年的暑假只身去四川實習,走川藏線,過康定,去塔公拍雅拉雪山;我才得以看到以“秀甲天下”聞名于世的峨眉山上的滾滾云海。
這最后一排書架上的一系列書,讓我學會了很多,明白了很多,不由想起小時候書中所說的“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我們的圖書館,不僅有圖書閱覽室,還有電子閱覽室和期刊閱覽室。電子閱覽室里主要放的是電腦,總是人滿為患,大多數人用電腦不是看書,而是看電視劇和玩游戲。我經常去的是期刊閱覽室,里面放的是一些報紙和雜志供人現場觀閱。我喜歡去里面閱讀《燕趙晚報》的花溪副刊,那上面的文字樸素而真實,是這座城市街道上市井小民工作后的余燈,我很喜歡。但不知道怎么搞的,期刊閱覽室里的人總是寥寥無幾,三三兩兩,顯得異常冷清,其實期刊閱覽室與電子閱覽室,一個樓上,一個樓下,兩者空間一樣大,甚至期刊閱覽室的桌椅還要多一些。
或許樓下的懶得再爬一層吧,又或許,他們認為這個時代該用電子的了,樓上應該早關門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