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零點時刻”

朱軍

“10,9,8,7…0,過年咯!~”

每年的大年三十,應該是每個家庭最歡樂的日子,大家會團聚在一起,吃喝玩樂,聊天,看節目,一起守歲,但不論我們在做什么,都是在等待一個特殊的時刻,除夕之夜的零點時刻,不到這一刻,我們似乎都沒有在真正意義上辭舊迎新。

往年,在我們老家,每當零點鐘聲敲響,都會聽到外面“炮火連天”,震耳欲聾,大家用開門炮來開啟新的一年,鞭炮聲此起彼伏,一直持續到第二天。這兩年,為了環保,已經限區域燃放,保持了多年的風俗習慣一下就斷掉了,周圍一片靜寂,多少有些不習慣,也會有些遺憾。

趕在除夕夜之前,我用兩天時間讀完了朱軍的《我的零點時刻》,這是一本三年多之前買的書,之所以現在才讀,一來,因為前幾年比較懶,比較浮躁,沒讀什么書,二來,這本書放在平時讀也少了些感覺,畢竟,朱軍在我們常人的印象里,是站在春晚舞臺中央的人,所以,這個時候讀再合適不過。

羅振宇在《十三邀》里曾說,身在央視的大平臺,就擁有了上帝視角,做事,說話,多少有點代表人民的意思,看待問題要站在“國”的角度,其格局、廣度和深度是別的任何地方都無法比擬的。

同樣,作為央視主持臺柱子的朱軍,在萬眾矚目的舞臺上站了這么久,他的經歷和思考,也是普通觀眾不會有的,值得我們去了解和借鑒。

這本書用少量篇幅講述了他走向春晚舞臺的過程,這個過程的每一步他肯定都清楚地記得,但對于我們,是不易察覺的,當年比較熟悉的主持現在都已退出一線,趙忠祥、鞠萍、金龜子、倪萍、曹穎等等,朱軍是什么時候開始主持以及什么時候開始站在春晚舞臺上,可能沒多少人記得,但他就是這么悄悄地走進了觀眾的視野,站在了舞臺中央,一站,就是20多年。

除了主持,書中分享更多的是生活化、情感化、人性化的東西,呈現的是一個立體的人。

他和我們每個人一樣,有著青澀又迷茫的青少年,不知道自己適合做什么,就跟著愛好走,玩過樂器,唱過歌,說過相聲,就是在說相聲的過程中,有人覺得他的條件適合播音主持,也正因為他有著這些豐富的早期經歷,才會有在晚會上演唱和表演小品的場景。所以,現在每當看到有人輕易給別人貼標簽,說某人只適合做什么而不能做什么,我都會說,那可未必,你可能對他還不夠了解。

同樣,每個人都會有的經歷他也都有,并且和我們也熟識的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比如,他和馮鞏的兄弟情,和范曾的師徒情,和趙本山的矛盾,和李詠“黑色三分鐘”的故事,楊瀾對他的知遇之恩,他的部隊生活,他的多才多藝,他當父親之后對生活的看法,等等。

這些都能讓我們看到在熒屏之外的另一個朱軍,朋友朱軍、同事朱軍、學生朱軍、哥們朱軍、前輩朱軍、父親朱軍。

他在書中說,我們的生命從“零”出發,歷經著高潮,穿越著低谷,追逐崇高也甘于庸常,但最終都會歸零。

我們的生活又何嘗不是,一段段成長,一段段奔跑,很多次從零出發,很多次結束,然后重新出發。

零點一無所有,但又孕育無限美好。

一年又一年,朱軍主持春晚已經20多年,今年他又跟我們見面了,不論是他還是我們,對春晚應該都有了新的感覺,“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我們知道一切都有結束的時候,一切也都在默默地傳承,不論是誰離開,誰又將出現在那里,接力奔跑下去就好。

我們都沒變,年三十晚上,舉國同慶新年到來,我們又都變了,當年的小孩現已長大成人,當年的年輕人現已步入中年。

曾經的我們,希望時間快點走,現在的我們,希望未來慢點來,但我們掌控不了時間,只能任憑它一年年、一次次地敲響,我們要做的,就是從自己的每一個零點跑向終點,達成一個個心愿,把握當下的幸福。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