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的寫作,是對大腦里的觀點進行分類整理,防止自己思維混亂最直接和高效的方式。許久未有動筆只基于一個原因:懶得思考。于是日子就一天天過去。有時候看著別人寫得風生水起,暗暗告誡自己,明天無論如何也要給自己交代,無奈明天又碌碌一天,毫無進展……
前兩天,參加的一個成長課程里要求寫1篇1500字的關于成長的文章……成長——人類關于歸屬感和意義感的迫切需求,如今各種成長社群混得風生水起,財源滾滾:一個榜樣,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交流討論,似乎過一陣子人生就能開掛?;ヂ摼W時代就是要把一切都變簡單,包括人類心智的成長。
我看看現在的自己,毫無疑問,是我最喜歡的樣子;回首最近那幾年,沒有努力到傾盡全力的程度,也算是冷靜克制,孜孜不倦。
沒有大腦能省略個人凝神靜氣的閱讀,辯證的思考就能明智敏銳;也沒有誰能跳過揮汗如雨的訓練就能骨骼健美身強體壯……
5年前,我如豆芽菜一般,上個臺階氣喘如牛,看十分鐘書就昏昏欲睡……于是買了1個月的健身卡去游泳:700軟妹幣——這700塊打開了沒開掛至少是完全不一樣的人生;彼時我還沒有現在關于目標,關于反饋,關于刻意練習的各種方法論。我做的就是每天簡單的跳進水里,游7圈——350米。30天后我辦了一張健身年卡,到今年已經是第五年。
5年前,我基本不看書。上班,下班,聚餐看電視上網……組成了生活的全部:
——有些人25歲就死了,只是到了75歲才埋——
準確的勾勒出了我當時的狀態。人是一種很奇怪的動物,正面情緒不充足往往意味著負面情緒的滋生,而這種負面情緒的堆積會讓人的認知和思考力降低為0,那個時候你就死了。是的,我當時算是死了。有一點值得慶幸的是,我還有求生的勇氣。于是直覺告訴我,閱讀大概是救贖的不二之選。于是我選了一本叔本華的《人生的智慧》——如今看來,這本跟他的哲學論說實在搭不上邊,但總算讓我看到了別人的想法,開始了自己的思考。
5年前,我認為我的溝通質量基本為0,工作中能用郵件絕不電話,能用電話絕不見面……和男友之間也沒有蜜里調油的和諧,我以為是自己從小所受教育所限,或者生性涼薄——最扯淡的就是生性兩字。就如情商低下是個偽概念,根本就是智商低下:無法快速感知,迅速思考,立即得出最佳的行動方案的缺陷,拿情商作為借口。不過當時拯救我的確實是這個情商的概念,我以為我需要提高情商,而提高情商的辦法太顯而易見了:心理學。
整整5年,在成長社群如火如荼遍地開花之前,我靜靜的按照自己的方法,閱讀,筆記,鍛煉,旅行,向內尋找著成長的動力和方向。希望別辜負了自己也辜負了生命。
然后互聯網讓教育開始變得簡單……我開始看網易公開課上的東西:哈佛斯坦福的課,TED的演講,一個活色生香的世界展開來。記得有一年的十一假期,騎了兩小時的車后,停在一個湖邊,在一瞬間我感覺自己活了過來:“I love my fucking life” ——那一刻我明白25歲死去的我活了過來,而且在埋之前,我會一直活著。
前不久我加入了一個成長社群。群主是大神。觀點犀利文字樸素,像催化劑一般,那些看過的書,學過的概念和囤在心里無法學以致用的東西瞬間像火山一樣爆發出來。就仿佛之前那個活過來的瞬間一般,我突然邁進了一個新的世界,那個世界里的人更加的自信善良明智,值得被更好的對待。雖然說個人的經驗大多沒有參考意義,但是我還是相信,總有一些共識能給別人帶來教益。
1. 關于注意力的問題
一個簡單的概念:浪費注意力的事情不值得做。注意力要放在哪里跟每個人的價值取向有關,現今社會無非自己,愛人和社會。但我從來沒想過浪費注意力:刷微博微信,自詡碎片化閱讀——事實上沒有體系的碎片都不能叫知識,更談不上使用;和伴侶在生活中總有各種分歧,吵架的直接后果就是分散注意力,吵完架心情低落,工作沒效率學習也沒動力,實在是得不償失——之前看各種心理書籍,了解如何溝通,實在抵不過這一句。從學習怎樣溝通才不會吵架,到我根本就不想吵架,釜底抽薪;從學完這個概念到現在,我大概已經有2個月沒有和伴侶吵過。
2. 關于安全感的問題
安全感是一個很流行的話題,各家雞湯的主料。信任不容易做到,因為基因決定了人類對安全感的癡迷。但作為社群動物,信任亦是必須。于是兩者就在既矛盾也調和中磕磕絆絆往前走。信任自己,放棄一部分對百分百確信的追求,去信任別人。
有多少人每天活在別人要傷害自己的猜測和臆斷中惶惶不可終日或者忿忿難平之中?彌爾頓有句話:
頭腦自成一體,在其中,你可以把地獄變成天堂,也可以把天堂變成地獄。
自私作為人性最基礎的一部分,對自我利益的癡迷導致我們強烈的控制欲望,即使是對那些我們無法知曉的不確定性。于是我們總是選擇那些看上去確定的,安全的……哪怕事實上,人類最大的確定就是不確定性。
放棄一部分的安全感,相信自己能夠掌控那些隨時可能出現的意外,相信別人不會刻意傷害自己,哪怕有些行為不合心意,也只是認知的差異,當時所處情境的力量作出的選擇。相信我們能團結合作,解決生活中遇到的種種問題。
想開這些之后,生活瞬間豁達起來。
3. 關于認知升級的問題
如果說中國教育有什么問題,那最大的就是,我們的教育從來不是為了培養獨立思考解決問題而來。我們培養的價值觀很簡單,文憑帶來理想的職位,理想的職位帶來的社會地位和金錢,仿佛有了這些,我們就擁有了一切。而從未考慮過一個個獨立思考的善良游走于世界的靈魂能給世界帶來多少意外和趣味。
批判性的思維在我們生活中扮演了如此重要的角色,然而我們總是渾渾噩噩,人云亦云。 在失去自我的過程中浪費了許多作為一個智慧的生命,能夠思考的樂趣。
認知升級的過程很簡單,找本書,給自己洗個腦,了解了理論,方法論以后,跟跑步一樣,每天訓練。就好象從小就沒什么主見的我,前兩天看大神更新的課程:價值觀決定命運。突然發現,這只是一方面的觀點,態度決定命運,還是行動決定態度,還是相互影響,若是相互影響,哪個方面的影響會更多一些。腦子中閃過這些判斷的時候,我明白,那日日夜夜的苦讀,那些筆記,那些別人看劇聚會的時間,都不是白白浪費的。充實自己的頭腦真的是一件太酷的事情。
這些概念慢慢的滲透進大腦,行動,變成了生活的習慣。在日積月累的體系化的知識中,慢慢的學會掌握自己的頭腦和情緒,學會所謂的內心的強大——那不過是一種看透問題本質,有了解決問題的自信后的冷靜和淡然。
就這樣,我突然愛上了生活。
世界這么有趣,誰都不要辜負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