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逍遙游》之一:鯤鵬之志,依風圖南,自然為始

作為莊子哲學思想中重要的一部分,《逍遙游》最早出現(xiàn)在中學課文里,現(xiàn)重讀之,卻多了很多思考

1

北冥有魚,其名曰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币榜R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該部分比較有意思的點有兩個:一是化而為鳥,二是去以六月息者也。

為何化而為鳥?

是醌要怒而飛?要徙于南冥?或者是要視下?

不得不提到的是這段體現(xiàn)出來的鯤鵬精神:醌在北冥深蓄厚積,以凌云之志化而為鵬。不僅有遠舉高飛之志,更體現(xiàn)出莊子追求精神自由不受拘束的思想。

其中醌化鵬飛的化字在這里用的好巧妙?;挚此坪唵危瑓s暗含了醌的成長,以及生命氣質(zhì)的改變。

第二個點:去以六月息者也

關于這句話中的六月,有看到兩個解釋,一是需要六個月,二是依靠六月時的海運。結(jié)合《逍遙游》后面段落中莊子提及的有所依憑的論述,以及第一段出現(xiàn)的“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可知,六月海運的解釋更為合理。

這句話更體現(xiàn)出順應自然的深層含義,深有憑借六月海運一騎絕塵的意味。

海運更是有機遇、時機、機會的重要意義。若要提及于此,用今天更為時髦的話來講莫過于“若是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

相比于乖巧打工,自媒體和短視頻,帶貨直播的紅利,仿佛讓更多的人有所裨益,實現(xiàn)了彎道反超。

按照莊子的核心意思,我們不能單純理解為莊子告訴我們要有理想,以及要抓住六月海運般的機遇,因為莊子關于精神自由的追求遠遠超過這些世俗價值。

但是對于今天的我們來說,鯤鵬之志,六月海運卻是非常重要的。要想做成一件事情,此二者,不可或缺也。

2

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風,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后乃今將圖南。

本段是對前2段的評論,用杯水力量的反差來形容海運之風,借以說明風之大,鵬亦又何大。

古有借水行舟的妙言,莊子提及的又何嘗沒有依風圖南、順勢而為、巧妙行事的道理。

再說,風也有破壞之力??此凭哂衅茐男缘臇|西,而鵬卻能巧妙用之。這層意思在《逍遙游》的最后兩章中專門進行探討:一是以大瓠之種,二是大樹之樗。

再說,“欲乘破壞性的大風,鵬的力量亦是不可小覷”與今天的“欲戴王冠必乘其重”的道理又何嘗不是異曲同工。

同時,莊子也有借用風之磅礴、鵬之大和圖南之志,來說明:(1)不限制于凡身,只要精神足夠自由,就能突破種種藩籬;(2)只需順應自然之力,即可使人的心思遨游于無限曠闊的宇宙,不受約束。

更是體現(xiàn)出莊子特有的“獨與天地精神之往來”的生命境界。

可見,鯤鵬精神更是有一種自由意志,以圖南之志為動力,厚積深養(yǎng)悄然變化實現(xiàn)圖南。

不過圖南之志在這里到底代表了什么?

從文中看,北冥為大海,南冥亦為大海,鵬為何要遷徙,為何要從北向南。

二者之間并無區(qū)別。

恐怕唯一的解釋就是文中出現(xiàn)的那句話:南冥者,天池也。天池,天然的大池!

也就是說,南冥相比于北冥更為天然,北冥更為人工,更為創(chuàng)造,或者對于莊子來說更為世俗。

更可以理解為:型好似沒變(均為冥),但是在遷徙過程中心境和精神均發(fā)生了改變。

因此,圖南之志、鵬從北至南,更代表著通過修身、忘己,通過真正順應自然規(guī)律,才能實現(xiàn)精神自由,思想開闊。

而且更契合莊子在后文中提及的觀念: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不食五谷,吸風飲露,乘云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癘而年谷熟”。

3

從以上短短3段內(nèi)容中,莊子將道理從晦澀難懂的說教中剝離出來,用自然萬物代之,使其思想哲學更為具體易懂。

莊子很擅于將思想與自然萬物發(fā)生關系,從而引導人們培養(yǎng)開闊而遼遠的心靈。這一點更值得我們學習。

然而對于今天的我們來說,我們每天的生活好像只存在于水泥鋼構(gòu)之中,自然好像是一件很遙遠的事情。

古時的清風與明月,古時的田園與豪放,古時的梅蘭與竹菊,在如今的文藝設計作品中不見分毫。

藝術作品,已經(jīng)鮮少再能見到自然的影子了。

再看我們?nèi)缃竦纳睿路鹬挥幸环N生活方式:抱著手機葛優(yōu)躺。

手機仿佛給我們上了一道又一道枷鎖。雖說手機善以利用可以讀書聽課提升自己,但是我們經(jīng)常做的卻只是沉浸于追劇,打游戲,刷短視頻。

相比于自然給我們的遼闊胸懷,這些東西卻讓我們的眼睛被形色迷亂困住,心性被方寸空間束縛,從而愈加成為一個不理智的鍵盤俠。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也好,“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也好,“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也好,大好河山不容辜負呀。

自然不能給我們?nèi)f物,自然卻又給了我們?nèi)f物。

END

公眾號:周末自命題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nèi)容,快來關注周末自命題

文/冬黎,一個靠文學拯救迷茫,爭取讓經(jīng)典變得有趣,讓哲學更接地氣,讓生活更加深刻,讓人物更加立體,讓文化更加有意思的極簡主義者。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