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反饋2017年所有的心愿是否都得以實現,我忍不住將自己的微信朋友圈翻到了2017年第一天,遺憾的是:那天我并未曾許下什么心愿,最起碼未曾記錄。
但這一年卻并未因為不曾記下心愿而渾渾噩噩。相反,卻是相當地充實——這一年當是我有生之年讀書最多的一年。《菜根譚》《論語》是借助學校的讀書群而分周一周三周五周周堅持學習的;《發現母親》是我帶領著我可愛的家長朋友天天在學習,《道德經》是跟隨函谷關道德經研習社的朋友從十月份開始,每周三篇連背帶默寫帶深思體悟的;《課程標準》《讀書是最好的修行》是從九月份開始,跟著楊君名師工作室的伙伴們周周在學習……《古文觀止》《經典浸潤人生》《追問》《追風箏的人》《擺渡人》等書則是自己感覺腹中空空,邊讀邊做摘錄筆記的……還有在喜馬拉雅電臺里聽了《文化苦旅》《約翰克里斯多夫》《君子之道》則是在很多失眠的夜晚當做催眠曲,或者在早起去上班的路上當做背景音樂的!
因為閱讀,我多了許多與自己獨處的機會。也因此多了許多重新審視生命的機會,開始像蘇菲無論被動還是主動開始思索活著的意義。
生活本就是充滿著離亂與溫暖,當一地雞毛成為不可避免的日常,保留著初心的向往與詩意的安放,便顯著尤為彌足珍貴。認認真真過日子,不經意把平凡過成了詩,讀詩就是讀生活,讀詩就是讀人生,詩意并不遙遠,詩心就在眼前。余暇片刻,用聽一首詩的時間,就會把你帶入另外一個世界,漱漱口,洗洗眼,清清心,在經典詩篇的甘露中浸潤,感受和古人之間生命狀態的溝通,不帶功利色彩,沒有任何顧慮
“我們只有滿懷震驚地看到真實的自己,而不是看到我們希望成為想象中的自己,才算邁向個人生活現實的第一步。”? ? ? ? ?
苦難是化了妝的幸福,原來傷你的人也是愛你的人,曾經踩踏你的人,也是航渡你的人。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生命只有在理解自身的存在時才算成熟!!
大風可以吹起一張白紙,卻無法吹走一只蝴蝶,因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順從。不順從,這是生命應該具有的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