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管理,即以人為中心,對所擁有的資源進行有效的決策計劃和領導控制,以達最終目的。而時間管理就是個人對所擁有的所有想法、事件,包括任何你想做恰好也應該做的或者你不想做但需要做的,甚至連你自己都不知道要不要做的,但凡在你腦袋中一閃而過的所有想法事件,進行刪減、規劃、執行和檢視,最終尋找高效生活的幸福狀態。
有過冥想經歷的人都知道我們的大腦真的像是第二個永動機,它無時不刻都在運轉,就連睡覺也時常選擇加班。平常人如此,更何況那些有著更多追求和欲望的你我。
我們的大腦經常滿負荷的工作,那么如何才能給大腦減壓呢?葉老師給了錦囊——減少用腦,用時髦的話來說就是對大腦進行斷舍離,拋棄原有的大腦運轉機能,充分發揮其CPU的高級功能,對雜亂不堪的靜態信息或事物交給外在的工具,用程序化的信息系統來幫助大腦管理、規劃所有有的沒的的事物和信息。
只有對大腦進行斷舍離,使其充分解放,才可能有更多的精力去處理和解決比較復雜的問題。以前的大腦就像是一個無時不刻都在忙碌的個體戶或夫妻店,小到進貨、理貨,大到宣傳、財務,幾乎所有的工作要靠一個人去完成。一個每天穿梭于各種事物之中的人,由于雜事羈絆、精力分散,是不可能或者很難去拓展更大事業的。如果你有更大的野心,想有更大的成就,就必須雇幾個雜工,幫你去處理一些替代性強的工作,這樣,我們就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去關注那些關乎我們事業發展的大事和要事。也才有可能取得更大的成績。
對于大腦也是一樣的道理,把那些替代性強的記錄、提醒工作交給現代化的互聯網工具,讓外在的工具充當我們大腦的“小秘書”,何況小秘書還有可能是免費的,何樂而不為呢!
時間管理不靠感覺,靠系統;不靠大腦,靠工具。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