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努力最終獲得成功的故事中,通常80%的努力不是成功本身需要,而是自我陶醉需要。“大家看,付出了多少多么不容易,人生多勵志。”成功,需要一個人跟隨自己的心之所愿,鏈接事物本質,可以是一個順暢不用力的過程。過度用力是內在信念的外顯,因為童年沒有被順暢滿足過,所以堅信“成功得之不易”——李雪愛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是從小就知道的句子,家長、老師總會用這句來讓幼年的我們用功讀書,好像不努力就不能有所收獲一樣。
因為太過努力,學習變得不是讓自己很享受的事情,努力在我的印象中意味著吃苦、緊張、無趣、枯燥、痛苦、困難……努力做的事情變成了一種變相的磨難,好像苦口良藥一樣。
后來慢慢我發現身邊在某一領域取得成就的人都在享受自己所做的事情,沒有一個看起來是刻意努力達到的。很多人是因為熱愛某樣事情,一直把它當興趣來玩兒,享受這一樂趣,玩著玩著一不小心就變成某方面的專業人士。就像真正的學霸從來不會覺得學習是很費勁的事情,很多都是享受學習帶給他的快樂,玩著玩著就整成了學霸。
享受是把自己全身心投入到一個讓自己能量變得很高的事物中,這種臨在狀態可以讓你很放松很自在地去做這件事,無需刻意專注,無需刻意要求自己,而是順其自然不想結果,只是單純地感受整個過程帶給你的平和、喜悅、安然、自在的體驗。這種狀態往往會激發你的熱情、活力,全然當下、有感而發、毫不費力地激發出你的智慧與靈感。
首先我們必須要清楚地認識到,快樂和幸福并非來自于努力。創造是否源于努力呢?還是只有當努力停止時創造才會存在呢?你什么時候寫作,繪畫或歌唱呢?你什么時候有所創造呢?顯然,當沒有任何刻意為之的努力時,當你處于完全的開放與溝通狀態時,創造之火才能在你的心中燃燒起來。爾后才會有快樂,爾后你才能開始歌唱,寫詩、繪畫或構想某事物。創造的時刻不會脫胎于努力。
真正的作家不會絞盡腦汁、非常努力地完成自己的作品,一般好作品都是在輕松的狀態中產生靈感,而后一氣呵成。而藝術家也是如此,享受整個過程帶給他們的快感才是他們所追求,作品只不過是這個過程的結果罷了。
回想我以往做的事情,很多入心的認知和能力都是在享受中完成的,那種為了應付某次考驗而刻意認真、積極努力、精神高度緊張所完成的事情,往往過了沒有多久就完全不記得了。就像學習一樣,如果是我非常喜歡的科目或知識點,我把它當成興趣愛好一樣去探索,享受它帶給我的滿足感和樂趣,這個知識點將融入到我生命中,成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但如果是我不喜歡的,又需要面對的科目,有可能我會很努力很認真地去對待,但目的不同,我會為了獲得某種結果而刻意努力,并沒有享受的感覺,就像啃一個硬骨頭一般把它拿下,往往這個考驗結束后,我也很快把它忘的干干凈凈。
如果你想把一件事情做好,不需要刻意努力,也無需高度專注才能達到目標,更重要的是怎樣可以發現這件事情的樂趣所在,找到與你相合的興趣點,把它作為你喜歡的事情來做,享受其中,只用關注于過程中帶給你的正向積極體驗,至于結果無需考慮過多。當你全身心投入地去享受這件事情時,你會發現得到的結果比你刻意努力做地更好更不費力。
就像寫作一樣,我發現能堅持下來的朋友都已找到寫作的樂趣所在,每一次的分享過程都是讓自己愉悅、放松的過程。甚至你會把它當成自我放松的方式之一。恭喜你,這個寫作就已經達到了好的效果,至于寫得好壞無需過多要求,只要你享受寫的過程,而不是為了完成既定目標而努力寫,我相信早晚有一天你會在這一領域收獲你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