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之前對這個女人的一點認知,更多的是一些娛樂八卦,知道她是萬科老總王石的“小女友”。不久后,她又在網絡上火了一把,因為她寫了一篇《我的男閨蜜陳可辛》,被吳君如夫婦無情地啪啪“打臉”。
? ? 閑來無事,翻看了同事桌上的這本《習慣就好》。打開葉扉,“獻給所有和我一樣,出生在平凡家庭但有燦爛夢想的女孩”。一下子就被這句話吸引了,對她說的“燦爛夢想”有一探究竟的沖動。
1、確定人生目標,掌握生存技能。
? ? 熱愛表演,卻被中戲勸退,年紀輕輕就能看透娛樂圈,并不把演戲作為自己的終生事業。23歲,轉戰房地產,一干就是6年,堅信不是給老板打工,而是在給自己工作。基于這樣的認識,從來不計較太多,一心想的是如何把事情做到最好。做房地產的6年,學會了談判,學會了看合同、學會了做生意,學會了示弱、堅持。
? ? 田在書中說,當演員不是她的終極夢想,但是她喜歡演戲這件事,從中體會到最大的樂趣,便是用最短的時間體會到了最多樣的人生。現在,她只為喜歡的角色再出鏡,因為她的舞臺不止是鏡頭前的一畝三分地。
2、明明可以拼美貌,卻要拼努力。
? ? 田曾一度成為 “空中飛人” ,上午坐飛機去香港談房地產規劃, 下午就要趕回青島去劇組拍戲, 第二天再重復這樣的安排;為了一個路演,硬生生在60天坐了30趟飛機,平均每兩天坐一次飛機,整整瘦了10斤。網絡上有句話很紅,明明可以靠臉吃飯,卻偏偏要拼努力。
3、從生活中,培養敏銳的捕捉商機能力。
? ?12歲,通過倒買倒賣在初中生中流行的“戒指”,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賺來的錢,她花了10多塊錢買了個像樣的包,其他的全部拿去買了郵票。從她小小年紀對金錢的分配就知道她是個很有規劃、會理財、有長遠眼光的人。后來,又幫媽媽的好朋友進行“規劃營銷”,情人節通過賣香水送玫瑰,當天幫別人很賺了一筆。再后來,到美國學表演后,出于在房地產干了6年的職業習慣,打著買房的名義到處看房,最終成為一名美國“房奴”。現在,田成了自己的工作室,當起了制片人,投資了《中國合伙人》,早早地就實現了一名演員的財務自由。
4、談“捷徑”,把時間和精力集中在她想做的事情上。
? ? ?田對于自己和原則之外的事,她在十幾歲之后就能做到敬而遠之,絕不妥協。她不喜歡參與閨蜜的八卦話題,也認為自己并不是一個很好的聆聽對象,閨蜜找她傾訴感情上的問題,她總是在10多分鐘后,就要嘗試轉移話題,她覺得感情關乎一個人的認知,多談無益,浪費時間。田認為,擇偶和交朋友,兩個人都夠經濟獨立,不需要你來養活我,我也不需要養活你。此外,她從來不否定自己的目的性,也不隱藏自己的目的性,向身邊的這個人學習。
5、談“女人”,如何幸福。
? ? 獨立是女人獲得幸福的前提條件。田的回答是,“我不想成為誰的附屬,提到“田樸珺”三個字,不需要和誰聯系到一起,我有能力,人又不笨,也算勤奮刻苦,我應該有自己的事業,創業最大的好處就是獲得主宰自己命運的權力。”我想,也就是她的這種經濟獨立、思想獨立的底氣,才能吸引王石這樣子的大咖,且把感情處理的如此從容吧。
6、談“男人”,拿捏得當。
? ? 田說她喜歡博學的人,有內涵、讀書多,能夠給她更多的經歷和閱歷,能教她新知識,能開闊她的視野的男人。這也就不難解釋,她為何總鐘情年紀比她大的男人。從她當演員的經歷,她對有錢的男人的認識也很到位。她曾經遭遇過被“大款”追,她對這類男人的判斷是,一個男人第一次跟你見面就大手大腳為你花錢,這人絕對不可以當結婚對象來發展,甚至連朋友都最好敬而遠之。這種男人已經見識過很多女性,他習慣于用錢來縮短兩人交往的時間成本,而忽略了真正的交流空間。本質上,他就是把你當商品來消費,而且他常常會這樣消費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