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忙一詞是外來語,來自英文單詞“working poor”,指整日奔波勞動,卻始終無法擺脫貧窮。
后來又逐漸發展成一種為了填補空虛生活,而不得不連續消費,之后繼續投入忙碌的工作中,而在消費過后最終又重返空虛的“窮忙”。
以上來自度娘。
簡單的兩句話可以概括上面的一大段:窮忙即越窮越忙,越忙越窮;越空虛越忙,越忙越空虛。
而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不少,比如月光族、啃老族、尼特族,又比如工作狂、結婚狂、購物狂,這些群體似乎都可以納入窮忙族這個大框框中。他們要么越忙越沒錢,要么越忙越空虛。
這樣的惡性循環,如此多的問題人群是怎么產生的呢?
大抵原因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01、以為車到山前必有路,不疑前面許是懸崖。
“車到山前必有路”這句話給了無數絕境中的人以安慰,同樣也給了無數給自已找借口的人安慰。
因為還有希望,他們無數次原諒自已。
明明一事無成,卻還像傻狍子一樣賣萌傻樂。從不懷疑前面也許沒有路了,甚至有可能是懸崖。
這類人說好聽點是豁達,接地氣點是心大,不客氣點就是沒腦子。
因為心大,四級考了一年又一年,終于大四了還是掛了,學位證書也搞丟了。
因為心大,每個月的工資都花光個精光,從來沒有存款,等到父母親人病了,瞬間開始懷疑人生。
因為心大,戀愛談了一場又一場,卻遲遲沒有結婚,理由是沒感覺,搞得自已像個情場老手,嚇得靠譜的結婚對象都退避三舍,等到想結婚了卻發現,自已被剩下了
……
因為心大,忙到后來卻是一場呵呵。
02、以為自己平凡可貴,其實只是碌碌無為。
“其實就這么平平淡淡活著也挺好的。”
本來是淡泊高遠,寧靜質樸的一句話,可從窮忙者口中說出來就充滿了淡淡的憂傷。
長久的努力,一朝消散;花時間精力無數,卻不受肯定,你只能被迫樂觀,告訴自己,也告訴別人:我是個追求平淡的人,我雖平凡卻很可貴。
呵呵,說到底你還不是碌碌無為。
03、以為自已足夠努力,卻光有努力沒能力。
“我都這么努力了,為什么還是…?”這樣的句式你熟嗎?我簡直不能更親切。
這是我高中三年頻率最高的口頭蟬之一,對象是物理、數學。
那時候我真搞不懂世上為什么會有這樣外星人一樣的學科,簡直讓人崩潰。
其實外星人是我自已,靠死記硬背學理科,這樣的奇葩事也少有吧,活該我窮忙到死。
光知道努力,卻沒有提升能力,別人都沒辦法幫你。
……
原因還能例舉出很多,核心只有一個:思想觀念錯了。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根上出了問題,樹還怎么長高?
怎么才能擺脫窮忙的人生呢?《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給出了答案。
積極主動:創造環境而不是被環境所束縛。多自我肯定,對自已說,我能做到,我有潛力,機會只有一次等等。必要時逼自已一把,才能知道自己有多優秀。
以始為終:先構思再行動。像博爾赫思一樣下筆前就知道開頭結尾,將生活重心寄托在原則上,讓自已忙的有意義。
要事第一:確定角色,選擇目標,安排進度,逐日調整。四步助你做好個人管理,急所當急,讓你的努力高效、值錢。
最后愿你擺脫窮忙,逢人展顏,萬事順遂。
無戒21天挑戰營第七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