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我們在人際關系里常常不自在?有的人會異常敏感,無時無刻不覺得別人在含沙射影,很容易被戳中痛點;有的人面對哪怕再不合理的要求也不敢說不;還有的人先聲制人,用強勢掩蓋內心的虛弱。其實,所有的不自在、不舒服,都是因為在關系里,不敢展現真實的自己。
表現真實的自己是怎樣的?面對喜歡的東西,你敢于贊賞、爭取,哪怕那些東西在別人看來多么可笑;面對不合理的期待,你敢于拒絕,而不懼怕將要承擔的后果。
敢于表現真實的自己,往往需要良好的自我價值感打底。那是一種自尊自信:雖然我有缺點,雖然我有些地方做得不如別人好,但總的來說,我是一個很不錯的人,我不由我身上細微的缺點定義,而是以整體“不錯的我”定義。因為相信自己“整體上不錯”,所以不會糾結和受困于自己的缺點。
就像群里一位男士坦然承認,我就是媽寶男,而且是鳳凰男。我相信,他正是有了“我雖然不完美,但整體來說還是很不錯”的自信,才可以接受身上的不完美,敢于把自己這一面展示出來。
自我價值感是年幼的時候媽媽賦予的。如果小時候媽媽覺得我們是個有價值的好寶寶,我們就能把這種價值感內化到自己身上,形成自信自尊。如果沒那么幸運,或者更不幸,從小遭到父母的嘲諷和打擊,長大后容易自卑。
但幸運的是,成年的我們依然可以通過努力,手動提升自我價值感。
首先,不再過于嚴厲地批評自己,或是反芻悲傷。自我價值感不足時,我們容易受負面評價的入侵,并在心里無限擴大負面評價。我們可以學著公平客觀地看待自己,而不是把負面評價縈繞在腦海里。
其次,看到真實而不完美的自己,接受之。我每天帶著寶寶在樓下玩,有時寶寶會出現一些小狀況,長濕疹了,臉被抓破了,或被蚊子咬了。以前,當別的媽媽說我寶寶這些的時候,我會很抗拒。現在想起來,大概是因為我覺得出現這些問題意味著我不是一個好媽媽。后來,我開始嘗試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甚至主動向別人請教遇到這些問題該怎么辦。我發現這樣相處起來自在很多,因為別人根本沒人批評嘲笑我的意思。
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并不意味著停滯不前,反而是進步的前提。就像我現在寫的這篇文章,我會覺得沒有我想要的那么好,沒有表達出很多我想要表達的東西。接受我能讓文章呈現的樣子,無論多不完美都把它寫完,這樣才能在練習中不斷進步,否則,永遠只能在腦海中想象完美。
接受自己之后,就可以學著相信自己——雖然我有各種各樣的缺點,但我整體來說是不錯的。有了這種自信,就可以承受住外界的壓力,去表現自己真實一面。我可以去拒絕別人,因為我整體是不錯的,拒絕別人不意味著我是一個壞人;我可以展現看上去可笑的一面,因為我相信自己整體很棒,別人有權利否定我,我也有權利不在乎。
最后就是行動,投入到人際關系的洪流中,把上面的理論轉化為實踐。行動意味著打破原來的行為模式,意味著去承受別人有可能帶來的心靈震蕩,去冒險。持之以恒地行動,這是最難,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但相信我,練得越多,你會越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