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人用自己的感受生活的時候,是從他的內心出發,原點是自己,沒有錯位。
現代人容易出現的問題是什么呢?
我們去求一個東西、一個人或者一件事。總是有很多遠大的發展計劃,一直思考,想得很遙遠,念念不忘。不停地看這個看那個,或者不停地講話,不停地做事。
我們以外物為原點,那就會失去對當下的自己和周圍的感受。
這個狀態在中醫叫什么呢?是「形神分離」。
打坐安靜的狀態是什么呢?是《黃帝內經》說的「形與神俱」,或者「身心合一」。
現在講營養,要吃得好,早上一個蛋,晚上一頓肉,對不對呢?
小時候我們都燒過爐子,爐火的大小決定了你應該往里面加多大的柴火,道理很簡單吧?
那么,為什么我們在吃的問題上就不明白這些道理呢?
你的爐火明明很小很弱了,已經沒有什么消化力了,煙道也都堵住了,大便不通,汗也不出,也沒運動,你還吃牛排,還喝牛奶,只會增加肥料和堵塞,把爐火壓滅。
這些道理不需要通過學習醫學知識就能明白,都是日常生活最基本的常識,要在生活當中去體會。
體會吃什么東西有什么不同的感覺,有知有覺地去生活,吃了某個東西你感到不舒服,哪怕吃到第十次你才發現,也是有知有覺的開始。
合適自己才是最好的,不是去外面尋找一個外在的統一標準。
所以,在生活中要養成用心的習慣,去感受自己、觀察自己,然后至少知道:
1. 吃了什么東西舒服,什么東西不舒服;
2. 跟誰在一起舒服,跟誰在一起不舒服;
3. 想什么、說什么、做什么會比較安心,或者反之,會睡不著、糾結和難過。
生活中時時刻刻留意觀察自己,就可以時時刻刻調整自己,這是真正的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