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要說“性泛濫”創建國以來之最,這已是不爭的事實。它正像一個腐惡的毒瘤侵蝕著社會的健全的肌體。
只要你置身于社會,與第三者、二奶、賣淫嫖娼等凡是與性有關的問題無不充斥在百姓的街談巷議中。有人無不感嘆地說,性泛濫已不是問題的問題了。在現實生活中,以賣弄或玩弄“性”為生的人現在吃香得很,靠不要臉發家、走紅者大有人在。而那些安分守己、傳統型的人,想混個出人頭地的并不多。這種亂象的出現恰恰說明了社會風氣的下滑。
其實,第三者等類的問題,并不是孤立存在的。集中反映的是性的問題,實際上是性交易的問題。無利可圖,第三者是不會輕易插足他人家庭的。而離開了性,第三者就無從談起。當然性泛濫對當前中國法律來說是不允許的,新婚姻法對第三者行為也作了法律規定。但事實上,法律對第三者行為的打擊能力非常有限或者無能為力。
通過“性”為媒介進行一些社會活動,目前大有從暗流轉變為明流的趨勢。你不妨到街市或者一些娛樂場所明察暗訪,盡管掃黃打非年年搞,在一些地方只不過是走過場,風聲一過,以前該怎么干還怎么干。在街心,你會碰到主動提供色情服務的拉客,即使到卡拉OK廳,也會見到廳內邊側或角落被遮簾虛掩著的床或長條沙發,什么意思?不言而喻。那些更豪華、更隱蔽的享樂之處,只要你能花得起錢,便可隨心所欲。
如果,將來的社會就是向這個方向發展也就任它去了。然而,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這些東西正是我們的媒體正面宣傳所極力反對的。一面在大提精神文明,一面在大搞精神不文明。難怪百姓都有點糊涂了,有的還不無嘲諷地說,“說歸說,做歸做,哪有那么多真的!”一言而避之。
每當聽到這樣的話,心里就有一種刺痛感。現在出現了一種怪現象,對過去一些見不得人的東西開始學會寬容和偏愛了。對第三者等類(實際上就是過去俗稱的‘破鞋’之流)行為開始有點兒“溫柔”對待了,人們似乎已忘記了他們把無數個好端端的家庭糟踏得不成樣子以及由此引發的兇殺案例增多的事實;把離婚率高也能說成是一種社會進步,仿佛人們把結婚當游戲,多離幾次婚,社會就更加穩定、更加進步;片面利用“一分為二”事物分析法,避重就輕,不分主次,混淆是非,模棱兩可,似乎什么都能說成是合理的,如典型的、不加分析地“存在就具有一定合理性”,誤導人們對罪惡、不良現象視而不見,聽之任之,見怪不怪,習以為常。以至于把人們搞的是非不清,麻木不仁。于是,現實生活中就多了一些魯迅當年所不愿看到的看客--遇事觀望,見死不救,事不關己,明哲保身等等。沒有恨哪能會有愛?對不好的東西不知道憎惡,對好的東西怎能愛起來?在麻木者看來善惡是一回事。
事實已經證明,一個人若在生活作風上腐化,必然導致政治上的腐敗。沒有哪一個人生活上腐化墮落,還能大公無私,為黨為國家為他人謀利益。因此,人的行為應該守規矩,應該知道要臉。性泛濫應引起全社會特別是媒體的高度關注,要有正確的輿論導向,更不能出現誤導。凈化風氣,人人有責。任何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公民都不會容忍社會風氣下滑。相信有良知者必有共鳴。
建議相關媒體不妨開展一個性觀念大討論,決不能讓西方所謂的“性解放”觀念在中國大行其道。否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大旗在受到玷污的同時,我們的對手將會在暗中發出如愿以償的淫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