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心理學的奠基之作《孩子挑戰》是買回來一年,一直沒有翻開的神作。它在我的書柜里是獨特的,像一本詞典,有著鮮艷的側頁,從外觀到名字都不像一本學術著作。
3月是正面管教閱讀之月,我的小目標是本月完成講師班的課前論文。上周,翻開自己的3月日歷,幾份不同的工作把時間塞的滿滿當當,真想改掉這個逼自己的目標。轉念一想,我告訴自己,基礎必須夯實,否則工具就只是工具,于是,一個全家已經安然入睡的晚上,我翻開這本著作。讀到三分之一的時候,我更加堅信,若沒有理論基礎,我使用工具會進入誤區,我更加不可能影響家人和我一起和善而堅定。
我一直有個困惑,究竟孩子與我之間關系的界限在哪里?
我希望我們的關系是親密的,在孩子出生之后,每天晚上,他都一定要我陪著入睡。于是,我對外宣稱,我不能出差;我告訴自己,每天高質量的陪伴很重要,不能給孩子造成找不到媽媽的心理陰影,這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我同時希望做自己,我喜歡在路上的感覺,特別熱愛一個人自由的行走,可最近三年,我從未感受過。每年我都告訴自己,明年,我就可以去出差培訓旅行了,明年,明年,還是明年......
看《孩子挑戰》的過程中,我漸漸意識到,以上的種種是我對孩子的控制,表面上我想通過陪伴讓他獲得安全感,而背后是我希望一切都在我的控制之中,我害怕失去對孩子的控制,害怕我離開幾天回來之后我就不是那個唯一,而這種控制讓孩子失去了學習獨立的機會,所謂的界限,本來就在那里,越過界限的是我自己,我粗暴的闖進了他的世界,用愛的名義,那個本來只有他自己的世界,那個世界里,他可以學會獨自睡覺、獨自玩耍、獨自面對挑戰和痛苦,那才是真實的世界。
下周,我會讀完這本書,它還會給我帶來什么呢?
2017年,跟著圈媽逼自己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