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最近用了10天時間將村上君的《挪威的森林》讀完,本來以為這只是一部輕松的少年人的愛情故事,讀到最后才發現這部作品是那么的沉重,并由衷的對村上君產生了深深的敬佩之情。少年人的愛戀當然很美,大家的注意力也大都集中在了上面。只是以靈魂解放為創作動力的村上君在這本書里想給予我們共鳴的還有很多,如果視而不見實在是巨大的損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同性戀
? ? ? 這本書里同性戀者不止一個,書中所有在17到21歲自殺的年輕人都是,村上君只是沒有指名道姓地寫出來。選擇這個時間段也大有深意,因為同性戀者中一部分在12歲時,就已經清楚的意識到自己的性取向了,另一部分同性戀者要在12歲~16歲的階段繼續探索自己的性取向并逐步確定下來,絕大部分同性戀者在20歲的時候都能清晰的知道自己的性取向。17或者21歲時他們已經很清楚的知道自己和大多數人的不同了,只是在那個年代,自由仿佛很奢侈。
? ? ? 木月17歲時在自家的車庫中,花了不知道多長時間離開了這個世界,看著死神一步步的來臨一定很痛苦吧。對于直子,他有的應該只是家人般的感情,他喜歡的是渡邊。不然并不是很善于交際的他,怎么會在只有他們三個人的小世界里幽默風趣滔滔不絕。那天晚上他約了渡邊,他們一起打桌球,那是最后一次機會。那時他心里一定波濤洶涌,只是終究還是沒說出口,那次相見就成了永別。
? ? ? 直子的姐姐同樣在17歲時選擇用一根繩子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在12到16歲的四年里,她每隔兩三個月就把自己關在不開燈的房間里什么都不做。她應該是在探索吧,她一定是在問上帝為什么她對男孩子喜歡不起來,可是她明明是女孩子啊。17歲那年,不知道她是否得到了上帝的答案,怕是得到了她才更痛苦吧。
? ? ? 從畫上走出的漂亮地晶瑩剔透卻謊話連篇的小女孩,她很聰明,12歲時應該就知道了自己的喜好。所以13歲時她選擇將魔抓伸向了玲子。誰會喜歡說謊呢?只是不敢袒露真實的自己罷了,那個時代誰會接受說真話的她呢。她拔掉了玲子的發條,可她的發條是誰拔掉了呢?
? ? ? 直子和她姐姐一樣都選擇用一個繩子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不一樣的是她21歲,多痛苦多掙扎了4年。她做夢都想自己是個健全人,她也一直很努力,她努力練習怎么去愛渡邊。從某種意義上說她成功了,她拼死洋裝的愛讓渡邊深深的迷戀。可是,那樣她才會更痛苦吧。笨蛋渡邊,你對直子的愛就是一把枷鎖,越濃烈她就越喘不過氣啊。她愛的是玲子啊。她到最后是想要面對自己的內心的,那天下午回了阿美寮,她是想和玲子坦白的。她說她以后想和玲子生活在一起,她累了,她不想再假裝健全人去愛渡邊了。那天,害羞的她甚至在玲子面前講性愛,她內褲濕了,她想求玲子抱抱,可是玲子給的只是抱抱。直子,那樣美好的你,直到最后還是沒能說出那句話。你唯一的遺書上寫把衣服都留給玲子,一定是想即使到了另一個世界也能擁抱你真正的愛人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死亡
? ? ? 死亡無處不在,是我們必須面對的永恒話題,偉大的作品怎么能沒有對死亡的描述和感悟呢。村上君借渡邊對于死亡的感觸和思考,向我們創達了他對死亡的感悟。
? ? ? 全書中渡邊二次面對死亡,一個是他最好的朋友,一個是她最愛的女孩兒。
? ? ? 木月是他最好的的朋友,可以說是唯一的朋友,他的死讓不過17歲的渡邊很長時間無法確定自己在周圍世界中的位置。這是渡邊第一次這么真切的近距離的碰觸死亡,這也讓他真正的開始思考死亡的含義。他意識到了:死并非生的對立面,而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人生的旅程中并不存在一條溝壑,在左邊是生,在右邊是死。它們并不是相互對立的存在,而是生中有死,共同永恒。想象一下你深吸一口氣,進入你肺中的有生也有死。
? ? ? 如果書木月的死讓渡邊失去了青春,那么直子的死讓渡邊失去了自我。參加完直子的葬禮,他開始了漫無目的地旅行,與其說是旅行不如說是流浪。一個人,一個背包,一條睡袋,他睡在海岸邊,馬路旁,甚至是墓地。他清醒著迷了路,或者說他是故意讓自己迷路的,只有那樣才能重新找到自己。在尋找自我的流浪中,他明白了"死亡單單是死亡,直子還是直子。所謂死,并非是使生完結的決定性因素,而僅僅是構成生的眾多因素之一。直子在含有死的前提下,繼續在某個空間里生活著,那里沒有悲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孤獨
? ? ? 看到有的書評里說木月的死是直子的挪威的森林的入口,怎么會呢?挪威的森林是沒有入口的,我們生在其中,長在其中,死在其中,沒有道路能通向那里,因為那些道路本身就是挪威的森林。
? ? ? 直子,綠子,渡邊,木月,敢死隊,永澤······這本書里的每個人都在自己的挪威的深林里,那里樹木茂密到任何外界的光亮都照射不進來。我們又何嘗不是呢?在這嘈雜擁擠的世界,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每個人都在自己的挪威的森林里徘徊,我們孤獨的生,孤獨的死。但是,親愛的朋友們請不要害怕孤獨,人生基本上都是孤獨的,但同時我們又能通過孤獨這一頻道同他人溝通。村上君說"人們總是要進入自己一個人的世界,在進得最深的地方就會產生連帶感。或者說人們總是要深深的挖洞,只要一直挖下去就會同別人連在一起。"
? ? ? 挪威的森林沒有入口,也沒有出口,那里有愛,有死,有歡樂,更多的是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