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近年來很火,但是隨大流看個《百家講壇》念個《弟子規》好像逼格上還是有所欠缺,話說回來國學的書那也真是浩如煙海,網上有各種推薦的書單,剛
開始覺得好牛啊嚇尿了,后來才知道這些書單即使是專業領域的教授都未必全讀過更不要說我們普通人(這就像你只是想找個鐵鍬挖個坑種個樹,結果來個老頭非要
教你開挖掘機,還說不懂開挖掘機你這輩子就完蛋了你不是人等等,結果這老頭也未必真會開挖掘機),所以對普通人來說行得通又靠譜的方法就是找一個靠譜的人
推薦的靠譜的書單。 我覺得錢穆先生推薦的國學七種就很好,當然你要是覺得錢穆大大也不行那我也沒辦法,而且七種已經是最低的數量級了。這七種分別是:
儒家: 《論語》、《孟子》
道家: 《老子》、《莊子》
佛家: 《壇經》
宋明理學:《近思錄》、《傳習錄》
《孟子》本身篇幅不大,讀起來也不算費事,但是偏重于儒家政治理念的表達,對現代社會來說已經有些過時(不是其中論點對不對的問題,而是可行性上的問題)。至于《老子》、《莊子》,市面上的書講的都不是其本義的這種事我會隨便亂說(提示一下,《周易》起于占卜,《老子》源自修行。占卜不離五行八卦,修行無外精氣神形。),對于《老子》多數是自己的體會然后硬往哲學或玄學上靠,物自體道可道非常道亂七八糟一堆什么都能往上扯,而《莊子》一來篇幅大,二來好多人都當故事書給看了,不是說這有什么不對,而是里面的東西不僅僅是故事。《壇經》則是佛教在中國的本地化——禪宗的一本經典,問題是有些講得挺好,但不解決問題,同時又容易淪為嘴遁(里面還真有怎么教你嘴遁的東西),而且我不贊成現在的人輕易去信一個宗教,哪怕你迷茫無助(如果你一出生就在一個宗教氛圍深厚的環境那就另一說了)。至于《近思錄》以前翻了翻,個人不喜歡也就沒看完,所以也就不多說不推薦了。《傳習錄》我不覺得是一般人能讀下來的,首先對讀者傳統文化的功底就要求不低,否則根本看不下去,需要粗讀不容易,精細研究體會更得下功夫,而且說到底這本書不是看過就完事的那種,更像是操作手冊。當然如果真要看的話推薦兩個相關的入門讀物:1、開談《傳習錄》王陽明心學圣經獨家趣解2、王陽明大傳
最后就剩下《論語》了,憑心而論《論語》幾乎是國學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本,誰都聽說過誰都能讀,影響廣泛巨大,而且基本上也是古時學子開蒙識字后排在
頭就要學的。不過對于《論語》現下的情形是要么滿書都是注釋考據,要么通篇都是雞湯,你貼你的膏藥,我貼我的膏藥。你賣你的雞湯,我賣我的雞湯。都說好好
好,讓你買買買,卻少有講《論語》到底講個啥,同時又能讓普通人看得懂的書。李零寫的《喪家狗——我讀<論語>》就很好,有啥說啥,極為平實
確又令人信服,不灌雞湯,也不花樣做考據貼膏藥,更難得的是不把《論語》當作傳統人們認為的那么仰視,只是作為諸子著作中的一種結合古代現代客觀的平視。
同時也破解了一些對國學的過度迷信,功莫大焉。
現在全民講國學,但我并不提倡非要去學,學了也不見得有用或者讓你或你的下屬道德高尚榮華富貴脫胎換骨,不少搞國學的人都有救世主的情結,好像少了他不學他那套世界就要完蛋了似的(還不說其中有不少是為了搞錢和圖名的,又不是什么真大師),而國學對于解決問題最常用和提的最多的辦法是加強道德的教育和等級禁錮,事實上證明對于現代社會這并不是一個好方法,有時甚至是幫倒忙的。國學很大的一塊根基是基于封建倫理和等級的,與其搞那一套,不如好好學學現代社會的一些基本倫理規范(如契約精神,個人自由和財產獨立他人不得隨意干涉等等),因為國學的那套以后未必有用,而現代社會隨著發展一些本該是常識基本卻會越來越是共識。大的不說,我希望以后的子女人格獨立正常能夠過好自己,而不愿他去當一個又是臥冰又是割肉埋兒的所謂“孝子”。最后再送個回馬槍,春秋戰國包括后世實際上遠比儒家有市場和實際效用的法家的一個代表人物——韓非子就認為古勝于今是扯淡。 另附一篇別人的文章:押沙龍:我對世界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