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一邊做工作準備,一邊抓緊時間看書寫讀書筆記。大概十分鐘,讀了幾十頁。主要讀了前言,時間來不及,自己下意識忘了帶著疑問去閱讀。在漱口時,回顧自己今天閱讀的內容,深刻的意識到自己還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比如說不斷提問,這會讓我處于作者的思維體系,同時還能跳出來了解書的總框架。一般看書時從書名到書腰,封面封底,作者介紹,目錄,前言。一邊看,就問自己,書名是什么?為什么是這個書名?你認為大概的內容會是什么?封面封底在講什么?你明白了什么?……
如果是刻意練習閱讀方法,我會以不斷提問,做總結,畫思維導圖的方式閱讀。沒有刻意練習時,會容易松懈。畢竟帶著思考去閱讀,會消耗更多的腦力。大腦會自動避免損耗,選擇耗能最多的方式完成任務。而這樣的方式,對我不斷精進并沒有太大的幫助。
前言主要說了作者本人觀念轉變的故事。他多年的經歷,對思維一詞,做出了獨特解釋。“思維”來自于希臘文,最初是一個科學名詞,目前多半用于指某種理論典范,或者說假說。從廣義上來說,思維是指我們看待外在世界的觀點,我們的所見所聞并非直接來自于感官,而是透過主觀的了解感受去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