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有多久沒聽過這句話了,偶爾聽到朋友提起,缺越發(fā)的感覺這是一種病態(tài),是封建社會的殘留,是歷史的糟粕在現(xiàn)代社會的掙扎。 歷史的行車已經(jīng)匆匆走過,唯獨(dú)這些自認(rèn)為是傳統(tǒng)的大家庭主義依舊留存在現(xiàn)在的某些角落,決定著部分人的人生,有的哭過鬧過,最后不得不順從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或許以后會走出一道康莊大道,亦或是時代變遷的一個犧牲品而已。
樓下兩個小夫妻,原本在小孩到來前相處的挺融洽的,一家人和和美美的,可是,小生命的到來,帶來的除了歡聲笑語,還有矛盾的開始。丈母娘嫌棄女兒嫁的遠(yuǎn),整天說說道道的,甚至大打出手,究其原因還是女兒未聽從父母的意見,在當(dāng)?shù)卣覀€人嫁了,所以見面了,哪怕是外孫都到來了,心里一直耿耿于懷。女兒吧,又屬于那種念家型的,坐月子就想著媽媽來照顧,所以男的也就方方面面都忍讓著,可是那又怎么樣了?對于一個不是自己中意的女婿,丈母娘怎么看都是不順眼,雞蛋里面挑骨頭總是可以挑出骨頭的。
該死的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不知道害了多少家庭,為了愛情奮不顧身,可是沒有家人的祝福,是美滿的婚姻嗎?聽從父母的意思,那么這又是自己剛要的嗎?
比社會復(fù)雜的那是人心,捫心自問,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真的是為自己子女考慮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