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萬物,唯有美食與愛不可辜負。”
沒聽過這句話的人,想必已經(jīng)不多,聽過而不同意的,恐怕更是鳳毛麟角。但是,我跟你港,你們永遠不會知道,有些嗜吃如命的人,比如我,為了不辜負美食,究竟付出了多少努力。
今年十一,我去了英國。如你所知,英國是料理洼地和美食黑洞。提到英國的食物,全世界人民都會想起著名的fish & chips。
如果你是好奇寶寶,又剛好點了炸魚薯條果腹,等盤子端上來,你的第一反應肯定是已經(jīng)飽了。要是你膽肥,愿意嘗試這盤燃燒的卡路里,就會驚奇地發(fā)現(xiàn),減肥吃草從受罪上升為人間至美,而炸魚薯條則是脂肪和味蕾的雙重暴擊。
因為對建筑和宗教感興趣,我專程去了肯特郡的坎特伯雷大教堂。入住的酒店就在教堂對面,整潔干凈,小而溫馨。當太陽升起,一推窗戶,這座始建于公元6世紀的哥特式建筑就在20米外閃著奪目的光輝。喬叟和他收錄書寫的《坎特伯雷故事》,仿佛正穿越時空,幽幽地傳入你的耳朵。
正當我準備給酒店打出超五星好評,餐廳的炸魚震懾了我。那條炸到泛著橙光的海鱸魚,仿佛吸收了整片海洋的所有鹽分,以最高的密度進入我的口腔。那感覺,怎么形容呢,就是腦袋里嗡的一聲,眼前一黑(并非比喻),下一秒就灌下一壺伯爵茶。
不怕你們笑話,西方哪個國家的奇葩料理我沒有吃過。
當年在莫斯科吃烏克蘭菜,土豆牛肉土豆羊肉土豆魚肉過后,我還在同伴的滿臉驚恐之中,吃下10個蘸奶酪的餃子。餃子的餡兒也沒啥特別,罐頭櫻桃而已。
另一次在土耳其的安塔利亞,鬧市廣場的一家kebab店,在菜單上左挑右選,看中了一款用酸奶醬調(diào)制的烤羊肉。店長小哥的眼睛霎時放出精光,像是遇到30年來不曾出現(xiàn)的知音,連說good good,像一支離弦的箭那樣閃出門外。
回來的時候,他手里捧著一罐銹跡斑斑的酸奶醬。又過了半小時,我面對家里領導緊皺的眉頭,大快朵頤地吞下10塊羊肉,還跟小哥比手勢:delicious delicious!因為那一刻的勇敢,我在家庭的地位得到了短暫的提高。
可是,美食英雄如我,還是在英倫料理的面前敗下陣來。
有一回,在切爾西區(qū),我在餐廳的櫥窗里瞥見了殿堂級的英國黑暗料理:Stargazy Pie。
這道菜因為中國留學生的品嘗和推介,有了一道華麗的中文名字:仰望星空,死不瞑目。對美食癡迷如我,也不由得加快了腳步。
當然,上邊這些有玩笑的成分。英國的食物并沒有那么難以下咽。可比起地大物博的中華料理,說英國的餐飲文化寒摻也并不為過。
為此,在國際化的倫敦,一些借鑒與融合的巧法就應運而生。
像全球聞名的博羅市場,就有新鮮甜美的生食海鮮,無需料理,只看食材。在穆斯林出入較多的區(qū)域,多是改良過的烤肉店。
我在劍橋吃到一款蜂蜜炭烤雞肉三明治。雞肉看著透出瘆人的深褐色,入口卻有東南亞菜的風味,甜咸適宜,清新不膩。
而在倫敦,滿街的日本拉面和壽司店中間,也不時夾雜一些我大中華的黑暗料理。西區(qū)戲院附近的中國城,更是火鍋與茶餐廳齊聚,飄散著熟悉的煙火氣。
而且,倫敦不止有創(chuàng)意融合,還有魔法料理。
生財有道的華納影業(yè)保留了哈利波特系列電影的片場,把模型和道具做成了展廳,全世界的哈迷慕名而來,絡繹不絕。在旅程的盡頭,餐廳里還販售原著里就有的“黃油啤酒”。格瓦斯加上甜奶泡,虛擬和現(xiàn)實就這么完美銜接。
當時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為什么美食和愛一樣不可辜負?因為它聯(lián)通了人的胃,刺激著多巴胺的分泌,也催生出腦海中的各種奇思妙想。
真正的好料理,不僅走心,而且走腦,理性和感性兼得,缺一不可。美食不僅是欲望的填補,更是智慧的閃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