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怒,沖突的根源
憤怒是所有情緒中需要身體能量最多的一種情感表達,人在憤怒時,面部表情和身體姿勢會不由自主的協調起來,全身肌肉緊張,握拳,呼吸加重,血流加快,心跳加速,血壓升高,因為在憤怒需要大量的能量儲備與運輸。,以保證在可能發生的沖突面前有足夠的能量。
同時憤怒也是積蓄的情緒能量的一種宣泄方式。
憤怒的表現
憤怒作為一種情緒,難以被理智控制,被隱藏,常常以潛意識的行動表現出來,例子就是克林頓性侵丑聞。
憤怒可以表現為一種可進,可退,有程度性的行為。沖突過程中,雙方經常出現較力反應,體現為眼神的對抗,氣勢的威嚇,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避免肢體沖突。
沖突雙方在身體上,經常表現為抬頭挺胸,挺直腰板,打開肩背,身體前傾,凝視對方手叉腰等,一是顯示自己理直氣壯,二是擴大自己的物理空間,讓自己顯得更加的高大,從而從氣勢上壓倒對方
引起憤怒的心理原因
引起憤怒,常常會讓人聯想到外因,也就是爭奪利益,但是引發憤怒情緒,從而導致,肢體沖突有更深層次的的心理因素,那就是威脅。威脅,不僅限于某一方物質利益的威脅,也包含其對精神,心理甚至人格上的威脅,或者是,未來預期利益上的一種威脅。
比如說,公共場合,有人踩你腳,不道歉,反而態度惡劣,你會覺得他對你不夠尊重,他的態度已經威脅到你作為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應該,受到的起碼的尊重。
挑釁
僥幸是自認為實力較強的一方希望采用打斗或斗爭的方式,盡快取得利益。
最能激怒對方的挑釁方式是輕蔑。輕蔑一般會高高揚起下巴,上眼瞼向下壓,斜著眼看人。不拿正眼看人就是典型的輕蔑。
手的表達,拇指通常表示贊同,將表達稱贊的拇指指向自己,通常可以判定這個人具有非常強勢的自我認同,自我評價很高。
食指中指,或者小拇指,一般都含有否定的意思。比如說中國導游喜歡用食指輕點人數,而日本導游,則會用手掌向上的姿勢,后者,就比前者在感覺上更加尊重對方,也可以發現,在政府官方的記者會或發布會上,回答問題的官員,一般采用的也是日本導游式的手勢。經常說手指指指點點,就是對人的不尊敬,也就是這個道理。
領地
領地,是人們將一個獨立的空間或者領域定義為自己所有的區域,是人們對他人設防的一個空間。
人在自己的領地里,有著無可厚非的優先權,每個人或每個群體,都能做到在自己的領地內活動,不去無端挑釁侵犯,可以有效的避免混亂,減少沖突,為文明社會維持秩序奠定了基礎。
領地的標識,動物會通過自己的體液氣味,國家會用國旗,社會團體會用徽章,服裝,門禁制度等,而社會族群會用習俗,風俗,傳統等。也就是所謂的入鄉隨俗。
如何捍衛領地?用可以被明顯識別的標識來伸張和捍衛自己的領地,社交生活中,不成文的規定,不得闖入他人的領地或者同樣性質的臨時性領地,即使有必要進入,也必須遵守主人的規定,或者得到主人的許可。
個人領地的防御,擋身行為
障眼姿勢,雙肘撐桌上,單手或雙手張開,放在額頭部位,將是現階段,像戴了一副眼罩,表示自己正在獨處,不想被打擾。
地位高的人,在重大社交場合,有時將雙臂交叉懸在身前,或者右手橫在身體正前方,好像在整理衣服或檢查紐扣,這是一種陌生場合,自我保護意識的展現,是人類黨參動作的演化和變形。
通過一些飾品更加隱蔽的做這個擋身動作,比如挎包,圍巾。
坐姿中的擋身,翹起二郎腿,上面的腿朝向身邊的人,做出一種,踢他的假象,或者,擺出四字型的腿部姿勢,來為自己,搭建護欄,如果此時身體再加以顫動,這在傳遞不要接近我我正處于防備的狀態。
防御狀態
抱臂防御姿勢,積極姿勢,張開,昂首挺胸,雙腿穩固,眼神堅定,微笑。消極姿態,內縮,背弓低頭,一般是受到驚嚇,緊張。
象征性阻斷,閉眼,捂嘴,遮擋面部等,這些阻斷并不是對他人的阻斷,而是一種阻斷自己的象征性方式,為自己造成錯覺,從而減輕心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