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爬著爬著,精疲力竭之下茍延殘喘存在著的身體,我慢慢恢復知覺,甚至曾經那種四處蔓延快要把我打垮的“推背”力,竟可以經由我的意識控制住了,我把那股力量握在手里。我,還「活著」。
? ? ? ? ? ? ? ? ? ? ? ? ? 1.拿到
去年,我最好的兩個朋友先后去了不同的城市,而我正好遇上了身體的低谷期。就像丟失了左膀右臂的殘疾人,當時的我帶著浮腫的臉去醫院,醫生用了三分鐘,講了和天橋底下算命大師一樣的話,順帶著把我心存奇跡的最后一點念想也拆解的干干凈凈。
我回到家,看著鏡子里面糟糕的自己,不知道身上哪出了毛病,但明白它真的不好了,并且知道應該為我的身體做點什么。
跑步,很簡單。而就是這份簡單,成為了我「唯一」的救命稻草。
當你太弱的時候,不用想自己想要做什么,而是看看手邊有什么,拿起它先做起來。
現在我勉強會跑步了,在那之后,我閱讀再也不會到處索要書單,看電影也不再會因差千萬別的影評而來回挑選。
因為沒有「一定」的審美打底,再深刻的經典也只能被大腦當做普通信息批量處理。對不滿的現狀還能陣陣呻吟,要不是病的不夠重,就是演技還不夠好。
所以,真心想要對自己的現狀進行改變,不用和追根溯源的想不明白較勁,也不用糾結茍且的現實和有詩的遠方。
把左右為難省下來的腦細胞和心力,直接喂給還可以活動的四肢。
? ? ? ? ? ? ? ? ? ? ? ? ? ?2.去做
跑步之前我一直以“靠譜”來要求自己。這種靠譜表現為:沒有把握的事情我不會做,不確定的承諾我不會許。這種曾一度讓我“引以為傲”的必然結果是:
我只能做熟悉的事情,而我能做的事情范圍隨時間在加速縮小。
而跑步這件事的不同之處在于,盡管我之前也沒有「認真」的去做過,更沒有做好過。但它天生自帶的簡單屬性給我一種盲目的“把握”,我認為我「可以」做的到,并做的好。
也是這種確定結果的預先設定,讓我放下了一炮而紅的完美開局,去交換來一個「不靠譜」的開始。
一件對你陌生的事情之所以讓你覺得簡單,是因為你從周圍和你一樣的大數人身上看到了成功的結果。
因為你「覺得」你也和他們一樣,四肢健全,身心健康,甚至可能還有相當的顏值和更明顯的優勢。進而,你能克服暫時看不到確定結果的不安全感,相信自己能夠在未來的某一時刻也能拿到同樣或更好的結果。
不僅僅是跑步,任何事情的起步也都如此。安全感的丟棄,是對自己的信任,而支撐信任的勇氣卻只能是日照月兮的「實力積累」。
而能力積累的最初那個零,就是褪去身上“完美主義”外皮,適應害怕遭受負面評價的刺膚之痛。
一開始,去做,不是做好。
? ? ? ? ? ? ? ? ? ? ? ? ? ? 3.握好
在我看來,在應對事情的態度上只有兩種人之分,一種是被動,一種是主動。
也許外人看來的同樣結果,在兩者身上卻是截然不同的體驗。同樣是跑10km,我忘不了最開始強逼自己拖著身體一步步往前挪的無力,也記得說跑就可以跑的那份輕松自在。兩者之間最大的差別在于:對「選擇權」的掌控。
我曾不自知的把身體推到如此被動的局面,又到后來努力的反轉翻盤。我明白了:
只要我可以,我一定不會再輕易將控制權交給不靠譜的生活隨機事件。
也許我決定不了最終結果,也依然還在叢林法則的摸索中一臉懵逼。但現在的我,不會再對坐班打卡的奴隸管理制度嚎叫,也不再為所擁有的選擇項都不是完美選項而糾結。
我能做的是握住手上能握住的,做到自己能做的最好,去交換一個更好的選擇項。
我緩過來了,你看,就像一個懸浮水中的浮萍活生生的長出了根,不會再隨風吹就到處飄搖;從一只驚慌失措嚇得四處狂奔的膽小鬼,開始掌握了方向,小心翼翼的貼地慢慢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