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轉眼就是2018年,相信很多人會又一次感慨,時光飛逝。回顧這一年來,似乎還沒做成幾件事,時間就這么莫名其妙沒有了。
我也有類似的感覺。回想起小時候,想快快長大,想擺脫讓人厭倦的課堂和作業,想遠離父母的束縛和嘮叨,想盡快找一份工作,能養活自己,從此過上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生活。
然而,那時候,每一天都是那么漫長。
白天時總眼巴巴盼著天黑,晚上睡覺前又希望夜晚快快過去。那時候,總以為長大是一種結果,在某個特定的時間點,跨過某個年齡,人生就自動進入一條平坦光明的通途,從此歲月靜好,安逸澄澈。
等到真正長大,進入成年人的世界,才發現,童年時的憧憬只是想象,更是妄念。且不說現實中并不存在一勞永逸,只有無休無止的不斷跋涉。僅從對時間的感知度上,就已經發生了截然不同的變化。
其實,時間從來都沒有飛逝過。它公正無私,它冷漠不語,一分一秒,不疾不徐。
不同的,只是我們對它的感知。
小時候,我們對時間的度量單位,可能是一周,可能是一天,也可能是12小時。在這個尺度里,我們需要應對和處理的事情,并不飽滿,不足以填滿時間的所有縫隙,于是自然而然覺得時間過得緩慢。
02
但在成人世界里,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時間的度量單位正在逐步變小。
尤其是互聯網不僅想把所有人連接在一起,更想把人與物,物與物,把世間萬物都打包在一張密不透風的大網里。這張大網賴以有序運轉的前提,就是對時間精度的要求越來越高。唯有如此,飛機火車才能準點起飛降落,快遞外賣才能準時送貨上門,跨地區跨時區的協同工作才能得以完成。
在這個多元化的時代,人人渴望做自己,做自己的主人,做自己時間的主人。但現實是,隨著社會分工越來越精細,時間度量尺度越來越小,對于絕大多數依靠出賣自己的時間換取生活報酬的人來說,非但再也沒有做主人的快感,反倒產生越來越強烈的壓迫感和奴役感。
時間越是精密,這種感受越是痛苦。
或許有的人對此渾然不覺。這很正常。對他們而言,剝奪他們不曾有過的體驗,不曾體會的自由是毫無意義的。誰也無法奪走一個人并不擁有的東西。所以,無論時間快也好,慢也好,他們不以為然,也并不在意。
但總有人渴望能支配自己的時間,哪怕僅僅是從法度森嚴的時間序列里短暫跳出,喘息片刻也好。但卻總是發現各種事情撲面而來,應接不暇,就像一臺持續運行的計算機,在不同任務間來回切換,周而復始,無窮無盡。
畢竟,人有情感有思想,不像機器那樣,只要動力充足,潤滑良好,就可以不知疲倦地一直運行下去。因此,盡管明知對時間的流逝毫無辦法,也不可能在時間洪流中來去自如,但還是希望擁有一定的控制感和自主權。
或許,從心理學角度來看,這是損失厭惡的另一種具體表現。
03
那么,我們還有可能奪回這種控制感和自主權嗎?
隨著人工智能興起,大數據時代到來,一切都會被再次加速,時間顆粒會被切得更小。在各種智能設備的窺視下,每個人早就變成了一臺臺行走的數據發生器,無論是網購清單網絡發言,還是出行軌跡閱讀偏好,全都被收集起來交給人工智能分析學習。
等到人工智能學成出山,整個社會的運轉速度之快,效率之高,將超出我們的想象。
人類將把主導者的地位主動交給人工智能,因為它更高效,更聰明。我們不再需要自主支配時間,只要執行人工智能的安排就好。到了那個時候,或許,我們度量時間不再用分鐘,而是進一步精確到秒,甚至毫秒。
自此以后,我們很多人,將徹底失去對時間,對生活的所有控制。在人工智能的驅使下,自覺自愿地完成事先設置好的任何事情。也許,更糟糕的情況是,有些人連活著本身,都顯得毫無必要。
假如未來真的如此,今天的我們應該感到慶幸才對,慶幸自己還能感覺到時間真實的流動,心頭還能升起想要抓住時光的欲念。
雖然,更加殘酷的真相是,論對時間珍惜和有效利用的程度,我們還沒有資格憂心忡忡地擔憂未來。最新的調查數據顯示,在8小時工作制中,一個人真正用于工作的時間,還不到3小時。
因此,在回顧過去展望新年之際,在提筆打算寫下新年計劃時,我們不妨好好問自己一個問題:時間到底都到哪兒去了?
題圖作者:Michal Jarmoluk
圖片授權基于: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