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黃瓜愿意開一朵花,就開一朵花,愿意結一個瓜,就結一個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個瓜也不結,一朵花也不開,也沒有人問它。玉米愿意長多高就長多高,它若愿意爬上天去,也沒有人管。蝴蝶隨意地飛,一會兒又從墻頭上飛來一對黃蝴蝶,一會兒從墻頭上飛走一對白蝴蝶。它們是從誰家飛來的,又飛到誰家去?太陽也不知道。”
從這段話可以發現,祖父的園子不只是花園,果園,菜園還是樂園。
蕭紅生活在東北的一個小縣城里,那時候很多女孩是不上學的,而祖父卻帶著蕭紅從《靜夜思》到《回鄉偶書》,這樣一首首詩讀下來,背下來,完成了對她的文學啟蒙我,從這樣講,祖父的園子還是她的學園。
蕭紅1921年至1942年中國近代女作家,民國四大才女之一,被稱為20世紀30年代的學洛神。1942年病逝于香港,他當時只有31歲,可稱為英才早逝,天妒英才。
蕭紅的一生是逃亡漂泊的一生,也是反抗戰斗、充滿創造精神的一生。她和很多女人一樣,經歷了摯愛親人的離去、相愛的人因為種種變故的分開,還有失去孩子的悲傷……但是她和大多數女人不一樣的是,她堅韌的在遍布荊棘的路上跋涉,把生命體驗轉換成神奇的語言文字,她的作品煥發出超越時空的藝術光彩。
盡管蕭紅的一生很短暫,但是他從事寫作的十年里留下了近百萬的文學作品設計小說,散文,詩歌,戲劇等多種問題,留給我們一筆豐厚的文學遺產,至今仍然感動著讀者有個叫季紅珍的人,是這樣評價蕭紅的作品:
蕭紅忠于自己的體驗和感覺,對漢語的神奇魅力具有獨特的感悟。她的言語生動單純而又形象飽滿,具有生命的質感。她以兒童般的想象力,創造出非她莫屬的靈活句式,完成自由的表述。
著名作家茅盾讀過《呼蘭河傳》后這樣評價,它是一篇敘述詩,一幅多彩的風景畫,一串凄婉的歌謠。
矛盾的原話是,“一串凄婉的歌謠”。離家越來越遠,看起來天地似乎越來越開闊,但盛放心靈的地方卻是越來越狹小了,他的心靈越來越孤單。小的時候還有祖父陪伴著她的身邊,可現在祖父沒有了,唯有祖父給予她的愛,化成了她精神世界的炙熱的陽光。
由此可見,祖父的園子除了是她的學園、樂園,還是她心靈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