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又到一年一度的七夕,想當年七夕代表的是七巧、巧姐誕。還記得七夕前夜的“慕仙”,我印象中的水果節,因為物質并不豐富的小時候,那晚難得會吃到很多水果,一家人圍著坐在一起,聊聊笑笑,好生快活。
但隨著后來外出求學、工作,至今連中秋都沒回過幾次家,慕仙就更少了,以至于節日的淡忘。其實也感謝國家的穩定和進步,物質層次穩步上升了。個人對節日的需求點也慢慢演變,開始追求精神層面,那就是關于情、關于愛。
為了不被這節日所傷,下班后我火速離開辦公室,為的是在同樣的時間到家,手上得捧回一束花。
對,節儉的我也乖乖地去買了一小束花回家給心愛的她,這就是節日的魅力。正所謂場景決定消費,這個節日已經被深入人心地作為情人節,就得有節日的表示。愛情要保鮮,節日得表現。
這就是節日紅利,那這個紅利還有其他方面嗎?有朋友說,這是脫單的好季節,也有人說這是分手的季節。所謂之雙刃劍
“脫單季節”——勇敢行動
單身的朋友平時都對愛情有一種寄望——希望得到完美的、純潔的愛情,而在特定的節日,這種需求會因為場景而激活,強烈到可以讓“標準”降低一些標準,這里的“標準”不是指質量上,而是行動上,平時想做好準備再行動,今天可能就會是準備得不那么充分就行動,這就是關鍵的第一步,從來就沒有準備好這回事。結果當然有好有壞,但最后肯定是好的。若是不對的人,那就不再浪費精力;若是對的人,那不順理成章,修兩家之好。
“分手季節”——保鮮時刻
這些朋友肯定指的是戀愛中的,雖有人說戀愛中的人天天都是情人節,誰都會被時間沖淡,而節日對于這個階段的人來說就是一個保鮮時刻,給點驚喜,花錢買點生活小趣味。這才是節日應該有的姿勢。
當然將七夕渲染成情人節可能也是商家的營銷手段,雖然有硬生生地將每個月的14日被定義成各色情人節未遂。而七夕這個深入人心的愛情故事讓節日有了故事的美感,節日背景和意義渾然天成,商家就可以借此進行各樣的事件營銷。
“匹配愛情”——靈魂伴侶
上周天剛好是讀書會,聊到關于戀愛還是成長上,雖然這兩者并不是對立面的雙方,但就精力來說,戀愛花的精力和時間多了,自學成長上的時間精力也就少了。韋大神說,如果現在自己是70分,找到的對象一般就是70左右的層次。如果花兩年時間,自學成才地將自己提高到90分,那找到的對象也就有90分,那會更幸福。當然這些都是理性所想,如芒格所說:“要想得到某件東西,最可靠的辦法是,讓自己配得上她”
PS這里要說的分數,一定要是大眾或者目標對象的評價。還有,愛情是盲目的,誰都不知道面前的TA最后會變成怎樣,重要的是要建立起良性溝通的機制,互相促進,哪怕兩個人現在都只是75分,良性溝通機制下雙雙激勵下,上升到95也是更快的。
愿看到文字的你收獲美好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