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轉眼2017年了。今年不知不覺做了一件事就是寫“師徒日課”。起因就是一天晚上快十二點睡不著,總感覺要做點什么。突然冒出一個想法寫點東西吧。于是,就有了“師徒日課”。而且當天就把題目訂好了。
雖然沒有日更新,但也寫了150篇了。這150篇文章里確實讓自己成長了很多。
2
思考問題的能力在每次寫作時都會被動的得到鍛煉。不僅僅看表面,不自覺的去挖背后的邏輯。很多人把這些背后的邏輯叫做“元認知”能力。今年開始,明顯對很多概念有了強烈的共鳴。
3
表達能力也得到了鍛煉。寫文章畢竟不是大白話。需要提煉出準確的關鍵字,而且用盡量少的需要表達清楚。
對言語表達也有很大幫助。能用簡短的話把一件事表述清楚確實也算一份能力。
據說商鞅變法時期,如果官員沒有在短時間內把問題說清楚,就要被罷官。2000多年前的中國就對表達能力有如此高的要求了。
4
知識被動成長。
因為要寫東西,寫著寫著就會發現沒什么內容可以寫了。這個時候就會逼著我們去讀書去吸取知識。豐富我們的素材。
好比做一頓飯,當然食材越豐富越好,讀書就是獲得食材的一個渠道。寫作就是烹飪。
5
文筆。
寫的多了,文筆自然越來越好。所有的技術流派都一樣,做得越多,經驗越豐富。畫畫如此;練拳如此;寫作亦如此。
回想自己以前寫一篇作文還要翻閱一些作文選,真是南轅北轍。
如果孩子們能每天堅持寫日記或寫點東西,寫作水平自然很好。
6
人生足跡。
相片可以保存我們的樣貌,還有經歷的事情。每次整理歷年來的照片都感概萬千。好像找到了這些年時間的去向了。
寫作也有異曲同工之妙。留下的不是音容笑貌,留下的是思想的足跡。會從字里行間看到自己思維的迭代升級。
7
越來越感覺到寫作的重要性,絲毫不亞于閱讀。閱讀的力量就算你不怎么讀書也能感覺到,寫作則是只有拿起筆來持續一段時間后才能體會。
要不要試試?
每日都是徒弟,每日都是師父,師徒共進。日課第15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