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標羊城,在一個極其平常的周一早上,我艱難擠進人均空間僅有30公分的地鐵。當我費力抱緊我的大包小包,勉強找到平衡點站穩時,我目睹了這樣的情景。
我旁邊站著兩個與我快要貼臉的妹紙,她們跟我一樣艱難找平衡點。而偏偏在這樣擁擠的空間里,我卻看到其中一個妹紙在機械地點開微信,然后刷一遍朋友圈,關掉。然后再點開,刷一遍,再關掉。反反復復。
另外一個妹紙也在做著類似的事情,她點開了不同的app,看一眼,退出。接著再點開微信,打開幾個朋友的聊天窗口,也沒聯絡誰,然后關掉。
在那一瞬間,我突然感覺到焦慮不安,腦袋像缺氧一樣,胸口也有一種特別惡心的感覺。我像突然被人下蠱,仿佛看到平時的自己。同時我的腦里有幾百個黑人問號在問,她們在干嘛?她們剛剛做了什么嗎?
就因為這些一件小事,我沖動下把朋友圈功能關閉了。當時也沒多想,甚至覺得不用多久我就會重新開啟。豈料在關閉朋友圈的三周時間里,我并沒有感覺到不適,也沒有要重新開啟朋友圈的念頭,相反我的生活竟有了些意外收獲。于是,在這里,我想簡單盤點一下關閉朋友圈后我所得到與失去的。
先來談談"得":
一、專注于當前的事,不被朋友圈分散注意力
朋友圈的出現,讓很多人包括我在內,都幾乎忘記微信是個通訊產品,而不是你向世界問好的工具,也不應該成為你獲取外界信息的主要途徑。當我們的頭腦充斥著大量的信息,每天在消息,朋友圈和工作之間周折,我們的大腦就會漸漸喪失去思考,去學習,去專注的能力。
控制不住自己的手,這些外在的因素就會無時無刻在分散你的注意力,影響你思考問題的效率。
我其實意識到這個問題很久,只是一直沒有去改變。因為沒有了入口,我慢慢習慣了這種方式,放下手機,同時也放下了浮躁,把注意力專注于當前的人與事。
二、減少垃圾信息及不良情緒的污染,把時間花在有意義的事上
不得不說,朋友圈的垃圾信息不少,廣告,微商,無腦發泄情緒系列,大家都看了/知道了而你TM還沒看過系列,《姑娘啊!可長點心眼》此類精心炮制的毒雞湯系列等等等等。
當我把花銷在這部分的時間轉化為看好書,好電影,寫作,提高專業技能以及經營友誼,我的內心像一塊在充電的電池,突然有了些不一樣的能量。告別一些無聊的事以及減少沒意思的交際,把生活過得明白,透徹,發現每一天有很多時間可以好好利用,這種感覺特別棒。
三、正確認識自己,不在朋友圈里找存在感
有一回跟朋友吃飯,我拍了個小視頻發到朋友圈。然后吃飯期間,我禁不住拿起手機兩三回。這時,朋友像看穿我的心思般,問了我一句:“你就這么關注有沒有人給你點贊嗎?”
問得我啞口無言。是啊,什么時候開始,我需要在朋友圈里找存在感呢?那個對自己總是充滿信心,做事認真,努力,專注的自己好像被自己弄丟了。喜歡在朋友圈里找存在感,大概是因為在真實的生活里不稱心,有人給你“點贊”,你就會覺得自己還不錯,產生“很多人認可你”,“贊同你”的錯覺。然而錯覺多了,就很難去正確認識自己,判斷不出自己幾斤幾兩。事實上你并沒有想象中的優秀,需要努力的地方太多太多。
真正的存在感,就像安全感一樣,應該是自己給自己的。“好好工作,會有物質上的安全感,好好學習,才能有期末考試的安全感,不作死你就不會死,那是愛情的安全感。安全感的本質是我們用自己的努力和生活進行的一場等價交換。”
四、明白哪些才是自己在乎的朋友,而不只是活在朋友圈里的“朋友”
我的微信有接近400個好友,在我關閉朋友圈之前,我會有這樣一種錯覺,我朋友圈里都是朋友,因為我參與了他們的生活。
而當我關閉朋友圈后,我發現我并沒有失去朋友的感覺。反而因為看不到朋友圈所有人的生活,我弄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明白哪些才是自己在意的朋友,哪些只是活在朋友圈里的朋友。
我是怎么知道我在意哪些朋友的?因為即使在沒有入口看到大家最新動態的情況下,我還會在某些時候,突然想起某些人,我想知道Ta們分享的生活細節,然后我會主動點進他們的朋友圈查看動態。
比如我就會特意去看一個初中同學的朋友圈,因為她總是在傳遞正能量,分享她作為人民教師真正用心在教育孩子的動態,那些感動我的,那些讓我喜悅的,那些讓我心疼的。
也是因為自己這個情不自已地舉動,讓我意識到我如此在意這個朋友。當我們的朋友看起來很多,我們往往就不會去分辨哪些才是自己真正在意的,想珍惜。就好比,有的異性朋友,常常陪伴在你的身邊,參與你的生活,你就會看不到對方的好,也看不出對方是否長得好看,是否是你喜歡的類型。
同時,在我告別朋友圈這段時間里,也有不少朋友發現并主動詢問我是否遇到什么煩心事。這讓我也倍感溫暖,有一種被關心的感動。
有得有失,也來盤點“失”:
一、錯過在朋友圈環游世界的美好
不得不說,朋友圈是環游世界的第一途徑,花式旅游照,高質量的生活體驗,超高顏值的自拍。
二、錯過第一時間關注熱點和一些有趣的事
朋友圈絕對是第一時間傳播社會熱點,娛樂,八卦的渠道。最近有好些辦公室新聞都是從同事口中得知,然后一問來源,都說是當事人朋友圈發出來的。
三、錯過一些有用的分享,干貨
雖然少,但朋友圈確實也是有一些有用的分享及干貨的。
寫到這里,我回過頭看前面的內容,不禁思考,我所謂的得其實并非全拜告別朋友圈所賜,只是恰好在我把朋友圈關閉之后,我對自己的生活方式有了新的認識,于是做出了改變,也恰好這改變是心之所向的改變。所以,客觀點講,上面說到的所有改變,其實都是因為自己自控力差,惰性成癮染上的諸多壞毛病,又很流氓地讓“朋友圈”背鍋。
我不知道未來我何時會重啟朋友圈,也許很快,也許明年。但我肯定的是,我會為我的言語負責,為我的生活負責,做生活的主人,雖然現在我做得還不夠,但我會改變,直到世界為我讓步。
人在做出改變后,總會有意外的收獲,期待聽到我的讀者朋友們的生活有所變化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