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講一個大家大家耳熟能詳的小故事:龜兔賽跑。
烏龜和兔子比賽跑步,看誰先到達終點。
兔子火力全開,不一會兒就與烏龜拉開了一大段距離。它洋洋得意,覺得就算烏龜追上來,按照它的速度,也能輕而易舉的追上去,于是它在陰涼的樹下睡起覺來。
而烏龜心無旁騖,一刻不停地往前爬。等到兔子醒來時,烏龜早已到達終點了。
兔子嘗到了快速成長的甜頭,僅看到階段性的勝利就停止了前進的腳步,享受安逸。而烏龜在漫長的賽道中,一刻不曾放棄,依靠堅持不解的努力打敗了兔子,從而取得了勝利。
這個故事提醒我們:得意忘形于先天優勢往往會輸的很慘,很多時候,行動一兩次是不夠的,持續踐行才見效果。
2、
畢加索說:我花了一輩子學習怎么像孩子一樣畫畫。
為什么藝術家要向孩子學習呢?
孩子的好奇心最強烈,他們東摸摸西咬咬,看見大人做什么,他們就跟著模仿。不管所嘗試的會造成什么影響,他們只想找出最快的方法試一試。
他們還會不停的提問:“天空為什么是藍的?物體為什么往下落?小鳥為什么會飛?魚兒為什么在水里游?”
由于好奇心的驅使,孩子產生了要認識該事物的愿望,通過動作、詢問、思考、探索,從而認識這個世界。
無知,所以無畏,簡單,所以執著,這是與世界最初的相處方式。
而我們成年人,學到的經驗越來越多,隨著日常生活讓我們意料之外的事物越來越少,對外界的新生事物漸漸漠不關心,思想開始麻木,不再有深層次的思考,更別提富有挑戰精神了。
保持好奇心,才會有創新!
講個故事,有個媽媽在廚房洗碗,她聽到小孩在后院蹦蹦跳跳玩耍的聲音,便對他喊道:“你在干嘛?”
小孩回答:“我要跳到月球上!”
你猜媽媽怎么說?她沒有潑冷水,罵他“小孩子不要胡說”或“趕快進來洗干凈”之類的話,而是說:“好,不要忘記回來哦!”
這個小孩后來成為第一位登陸月球的人,他就是阿姆斯特朗。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應該像孩子那樣學習,時刻保持好奇心、求知欲,好奇心會引領我們開辟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