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課 孩子闖了禍還撒謊怎么辦?
孩子撒謊的四種情況以及處理方式。
第一種是孩子害怕被懲罰所以撒謊,這個時候我們要傾聽孩子,撫平孩子的恐懼,孩子自然能學會自我負責;
第二種是孩子逃避不想做的事情,所以撒謊,這個時候我們也需要傾聽孩子,同時核實情況,看看孩子遇到了什么困難,看如何幫助他;
第三種情況是孩子太小,分不清想象和現實,這種情況我們聽著就好了,同時平時少問孩子問題,不要逼著孩子去想象;
第四種情況是孩子為了贏得關注,如果是為了贏得我們的關注,我們就平時多關注他,如果是為了贏得別人的關注,我們看著就可以了,不需要干預。
第44課作業:
1、復習孩子撒謊的四種情況以及處理方式
見上述內容
2、回顧一下孩子是否曾經有撒謊的情況呢?你是怎么處理的呢?想想孩子行為背后真實的需求是什么呢。
有一次,我下班回家看到孩子在看電視,問她,誰讓她看電視的?孩子立馬說是爺爺讓她看的。而老人則感覺被冤枉,嚴厲的吼了孩子一頓…
當時我和孩子都愣了。我雖聽著爺爺的怒罵,但腦袋已不能思考一般,完全不知道該怎么對待,等到奶奶來扯勸,孩子哭了出來,我才晃過神。爺爺是生氣的說出“根本不是他讓孩子看電視的”,當時還質問孩子到底是不是他讓孩子看電視以證明自己蒙受不白之冤。孩子只是哭,一句話也不說。現在看來,孩子當時確實是撒謊了,屬于第一種害怕受到媽媽的懲罰而撒謊。如果當時學了課程,我會首先幫孩子給爺爺道歉,再把孩子拉到一邊去,好好傾聽孩子,平復孩子的情緒,最后,讓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3、聽了這節課你有什么感受呢?
以前覺得無論任何人都應具備的重要道德品質之一就是誠實(不撒謊)。可學了這一課后,認識到撒謊其實是一種人的下意識保護自己的反應,不論男女老少。只是成人更容易受道德品質的約束減少撒謊,而孩子年級尚小或者說心智未成熟的情況下,需要父母睿智的處理孩子的撒謊行為。更多的是關心孩子撒謊背后隱藏的真實目的或真實想法,通過與孩子的交流來調整雙方都達到能接受的舒適區。有了有效溝通后的親子關系會讓孩子相信父母,即便下次還出現類似的情況,孩子承擔屬于自己的責任,說謊話的幾率也會變小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