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起來,從去年7月份開始寫新媒體文章算起,迄今為止已經斷斷續續寫了15萬多字了。但如果按照現行新媒體界的評判標準來說,無論是粉絲數、閱讀量、點贊數等,我都只能“呵呵”一笑了。
我只能說:我寫得還太少了,15萬字才僅僅是一個開始。當你寫到了100萬字時,那才是值得銘記的一個里程碑。
寫了15萬字,如果從世俗的功利上來講,我確實一無所獲。但我很清晰自己的方向,從傳統媒體轉戰到新媒體,必定要經歷過蝴蝶破繭或竹子拔節般的陣痛。即使把這15萬字當作是練筆的廢稿那又如何?為了寫作,我將不舍信念,勇往直前。
況且,通過這15萬字的歷練,我至少收獲了以下四點:
01?平常之心
寫作這件事,常常是痛并快樂著。寫的過程非常漫長而痛苦,寫完之后又覺得如釋重負、渾身愉悅,如果說還能有人欣賞點贊,那就更是錦上添花、喜上眉梢了。
其實,想想自己斷斷續續地寫作也有六七個年頭了。這些年來,有過眾人喝彩的榮耀,也有過冷眼嘲笑的失落。也曾做過大紅大紫的美夢,醒來卻不得不面對漆黑的長夜。臺前賣力表演博人歡笑,背后孤寂空虛暗自神傷。
世事如棋,人生難料,何不保持一顆平常心呢?管它是門庭若市,還是門可羅雀;管它是成王敗寇,還是潮來潮去;管它是榮華富貴,還是一貧如洗……有道是: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保持一顆平常心。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02?堅持的習慣
寫作,最大的難處,不在于你要一口氣寫15萬字,而是在于你能否每天堅持寫1000個字。
堅持,是一個痛苦的詞語。無論是你喜歡或是不喜歡,無論是你擅長還是不擅長,無論你是會寫還是不會寫,只要認定了寫作這件事,我們就需要堅持。因為,堅持就像是你要看見鮮花掌聲前必須要經過的那段荊棘。
我曾看過一個這樣的作者,他寫了20萬多字,卻還是只有200多個粉絲,文章的閱讀量也少得可憐。如果換作是你,還會堅持嗎?不是他不夠努力,而是這樣的成績,實在是讓人很想放棄。但慶幸的是,他還是選擇了堅持,后來終于慢慢有了回響,他的文章出了電子書籍,而他自己也成為了平臺的簽約作者。
習慣,是一個輕松的詞語。一個好的習慣,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當我們因此得到想要的東西時,我們會感激曾經的堅持。
這世界上不缺很有天賦的牛逼,卻缺把堅持當作習慣的傻逼。把堅持變成習慣的人,才能真正笑到最后。
03?突破的精神
寫作,不僅是一項艱苦的勞動,更是一種精神的突破。
這些年里,我在一個千人寫作培訓網校里擔任講師,最感動的不是誰誰誰又取得了什么成績,而恰恰是看到那些身體殘疾卻奮筆疾書的人在不斷突破、挑戰自己。
他們是這樣一群的寫作者:有雙目失明卻把文章發表到《人民日報》的盲人作者,有四肢肌肉萎縮卻出版勵志書籍的漸冰人作家,還有患有腦癱癥卻用下頜和鼻尖敲出60萬字的鼻尖女孩……
這些人是真正用生命在寫作的人。他們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寫作,也許延長不了生命的長度,卻可以讓生命變得更有寬度和深度。
俞敏洪說:“不管你現在的生命是什么樣的,一定要有水的精神。像水一樣不斷地積蓄自己的力量,不斷地沖破障礙。當你發現時機不到的時候,把自己的厚度積累起來。到有一天時機來臨的時候,你就能夠奔騰入海,成就自己輝煌的一生。”
所以,用寫作不斷地去突破自我,超越自我,你的生命才能如繁花般絢爛多彩!
04?空杯心態
寫作的人最忌諱的就是驕傲自滿。所以,你每寫一篇文章,都要告誡自己,這些終將成為過去,知識無止境,寫作亦無止境。
你有什么可驕傲的呢?別說15萬字,就是100萬字、1000萬字,那也并不能代表是你的成績。別說10萬+,就是百萬+、千萬+,這陣風吹過去了誰又還會記住你?
寫作的人,千萬不能太自以為是。縱然你文采斐然、才華橫溢,堪比那蘇軾,但他還不是自詡“八風吹不動”,結果落得個“一屁打過江”的笑柄。
有人曾問蘇格拉底:“您是天下最有學問的人,那么您說天與地之間的高度是多少?”蘇格拉底毫不遲疑地回答:“三尺。”那人笑了:“先生,除了嬰兒之外,我們每個人都有五六尺高,如果天與地之間只有三尺,豈不是把天都戳破了?”蘇格拉底也笑了:“是啊,凡是高度超過三尺的人,如果想立于天地之間,就要懂得低下頭來。”
圣哲尚且低頭做人,我們這些藉藉無名的草根寫作者,又怎敢妄自尊大呢?
從現在起,把數字歸零,重拾心情,再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