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街小雨,清明假期。
假期前好不容易的一次準點下班,突然發現忘帶家里鑰匙。求救對象只有先生,不敢想象如果他已經走車,剩下的兩天我該怎么辦?有地方可以住,但是孩子假期上課的書包已然鎖在那個家里。
打電話求救,慶幸還有10分鐘才開車。這寶貴的10分鐘里,我們用相遇問題的思維開車爭取,總算選了一個地方,然后大家爭分奪秒匯合。朋友載我,他也奮力趕來,共享位置讓大家順利相遇,來不及說話,給了鑰匙順便叮囑“拿好啊,不敢丟了。”笑著溫柔說話的先生,身著制服更加帥氣。朋友只稱贊他脾氣好。是啊,脾氣多好,大約只有這樣好脾氣的人才能容忍我的丟三落四和精神大條。
每一個家庭中,都有這樣性格互補的兩個人,彼此包容,相互體諒,把惶恐不安的事情化為溫暖的小確幸,讓日子溫柔美麗。
今天讀張曉風的散文,很應景:
我們總是聚少離多,如兩岸。
如兩岸——只因我們之間恒流著一條莽莽蒼蒼的河。我們太愛那條河,太愛太愛,以致竟然把自己站成了岸。
如果愛情的歷程是讓我們由縱橫行空的天馬變而為忍辱負重行向一路崎嶇的承載駕馬,讓我們接受。
如果愛情的軌跡總是把云霄之上的金童玉女貶為人間姻火中的匹婦匹夫,讓我們甘心。我們只有這一生,這是我們唯一的籌碼,我們要活在一起下注。我們只有這一生,這只是我們唯一的戲碼,我們要同臺演出。
于是,我們要了婚姻。
于是,我們經營起一個巢,棲守其間。
在廚房,有餐廳,那里有我們一飲一啄的牽情。
有客廳,那里有我們共同的朋友以及他們的高談闊論。
有兼為書房的臥房,各人的書站在各人的書架里,但書架相銜,矗立成壁,連我們那些完全不同類的書也在聲氣相求。
有孩子的房間,夜夜等著我們去為她念故事,并且蓋她老是踢的棉被。
至于我們曾訂下的山之盟呢?我們所渴望的水之約呢?讓它等一等,我們總有一天會去的,但現在,我們已選擇了從俗。
貼向生活,貼向平凡,山林可以是公寓,電鈴可以是詩,讓我們且來從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