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批判性思維并不能讓我們免于所有的思維錯誤,但是遵循了本書給出的標準的思維,才有資格被稱為合理的思維。
如果我們是理性的,我們對事物的判斷將會絕對基于邏輯和客觀證據。但是,觀點在形成過程中總會摻雜一些難以察覺的人類固有的心理因素,即認知偏差。
下面講幾個認知偏差的例子。
幸存者偏誤,由于日常生活中更容易看到成功、看不到失敗,我們會系統性地高估成功的希望。我們看到媒體采訪報道了那么多創業成功者,就會以為創業很容易,如果因此而盲目的去辭職創業,結果一定會一敗涂地的。
從眾心理,只要別人做什么我也跟著做什么,我的行為就是正確的。
你路過一家早餐店,本來沒想去吃他們家的早餐,但是看到門口排了很長的隊伍,你不假思索,也加入了進去。為什么?從眾心理。
「我有數不清的從眾心理引發的行為,原來以為是因為自己的不自信造成的,現在才知道,大多數時候就是因為從眾心理。」
廣告業也充分利用了大眾的從眾心理。他們不厭其煩地宣傳自己是銷量第一,讓顧客相信很多人都在買他們的產品,以此來增加銷量。
消極偏見,我們的大腦神經對負面信息比對正面信息更敏感活躍。在經濟學中的一個重要推論是損失規避。
如果我今天在上班路上撿到了100元錢,我很高興。但是下班時我又丟了100元錢。按理說我沒有損失,我的心情應該回到撿到100之前的狀態。但是實際上不是這樣,我會一直想我丟錢的事情,一點也沒有撿到錢的快樂感。
認知偏差的種類很多,我選擇的是比較常見的幾種,以后爭取把常見的認知偏差都整理出來。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