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紅樓夢里情商最高的人是誰?》
經典打動人心的力量就是真實,你能從中發現熟悉的面容,相似的職場,一樣的生活,仔細想想你不是在大觀園里就是在取經路上。有人的地方必定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需要一定的世故,躲了明槍還有暗箭,知道進退取舍,懂得言行分寸,看透玉面蝎心,方能少挨幾刀。
懂世故,但不弄事故,是處世原則。世故者,非“山中高士晶瑩雪”——寶釵莫屬。
察其言,觀其行,言行背后是心聲。
其實寶釵是極少說話的,是“一問搖頭三不知,不干己事不張口”的沉默寡言。寶玉夸黛玉伶牙俐齒,而賈母卻話鋒一轉:“會說話的也有可嫌的,不會說話也有可疼的”,“從我們家四個女兒算起,全不如寶丫頭。”
01
她只是不說不該說的話,說能提升自己形象的話。
冷嘲熱諷使性子的話,寶釵是絕不會說的。既然別人都是沉默的大多數,你又何必強出頭,得罪一個“心性乖滑,專管各處獻勤討好“的小人,落下尖酸刻薄的口實。
寶釵說的話基本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展示過人的學識才干,化解他人的尷尬籠絡人心,使她“善解人意、行為豁達、隨分從時”的形象受到賈府“上上下下”的夸獎。
有學問的人大多好為人師,惹人厭煩。
她有學識,但卻不會讓人有壓迫感,她總在別人百思不得其解時點化一下,讓人茅塞頓開。
寶釵從不炫技炫才,她總是急人之難,解人之惑。知冷知熱的貼心關愛,是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流露,表面上藏愚守拙,實則巧妙地讓眾人見識了她的高深。她不像黛玉那樣自尊要強,也不似探春那樣鋒芒畢露,總是見好就收,點到為止,游刃有余。
如果你身邊有這樣一個見識廣博,不僅不嫌棄你淺陋還悉心指導、對你關愛有加的朋友、姐姐是不是很開心?
02
籠絡人心,善解人意。在賈母為她操辦生日的時候,她點熱鬧的戲、軟爛的菜,都按照老年人的喜好去說,贏得了賈母的夸獎。所以很多人說吃一頓飯看穿一個人,你點自己喜歡的還是考慮別人口味,你知道別人口味嗎?
在金釧被王夫人逼迫跳井之后,寶釵急急忙忙跑去安慰王夫人“不過多送他幾兩銀子也就盡情了”,并在言語中不露痕跡為她的罪行開脫,而且不忌諱把自己的衣服用來裝殮,貼心貼肺為領導的錯誤善后。
施舍小恩小惠。
除了搞定長輩之外,對平輩和晚輩還樂善好施。
看寶釵怎樣給湘云解難:史湘云一時沖動要做東請大伙吃飯,但是她在史家的待遇,甚至不如賈府的大丫鬟,根本拿不出來幾十兩銀子,要辦一個像樣的答謝宴幾乎是不可能的。
寶釵邀她至自己居所,燈下為她分析:請幾十號人吃飯,要花很多錢;因為干這個不要緊的事去向嬸娘要錢還是向賈府借都不妥;剛好我家有個伙計送來免費螃蟹,味道鮮美,于是讓下人告知薛蟠把桌凳,酒飯,螃蟹都搞定了。還勸她“你可別多心,想著我小看你了,咱們兩個都白好了”。
名義是湘云做東,全是寶釵出錢,湘云由后悔不迭、躊躇為難到感激涕零,把“家常煩難事”也盡請告訴她,直稱希望“有這樣一個好姐姐”,并直言質問黛玉“你能說出她一點不是來嗎?”
她幫人有幾原則:一在他們最需要的時候,二是不為人知,三是打消對方的心理負擔,四把當姐姐的親情相扮足了。
這頓螃蟹宴不僅收買了湘云,還滿足了賈母的胃口,替王夫人償還了心愿,獲得所有人好評。
在稱呼上下功夫,因為你稱呼最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紅拂一聲親切的“三哥”,讓虬髯客絕了下流念頭,反倒給她丈夫李靖讓路;燕青的一聲“姐姐”令李師師打消了引誘他的主意,反倒為梁山好漢的招安一幫到底。寶釵稱呼寶玉是“寶兄弟”,探春是“探丫頭”,黛玉是“顰兒”,親切自然又滿含姐姐對妹妹的愛憐。但這不足以打動黛玉,看寶釵是如何抓住機會化情敵為閨蜜的。
抓住稍縱即逝的機會,結為同黨。黛玉行酒令時不假思索脫口念出《西廂記》、《牡丹亭》里的唱詞,大家閨秀看黃色禁毀小說就如同現在女孩子看三級片一樣,很丟臉,但是沒讀過的人未必看的出來,寶釵終于逮到機會拉攏黛玉了。
看寶釵這幾步棋走的:
1、開玩笑似說“你跪下,我要審你”。又說:好個千金小姐,好個不出閨門的女孩兒,滿嘴里說的都是什么!烘托出緊張氣氛,讓說漏嘴的黛玉心里發虛;
2、隨即指出黛玉的有失檢點之處,小心我告訴別人,一一棒打蒙;
3、占據上風之后,寶釵見好就收,拉她坐下,款款告知自個兒小時候也干過這事,賣個破綻給對方,加為同盟軍。就像水滸里殺個人交個投名狀,充分贏得對方的信任才能入伙一樣,使聰明敏感的黛玉不至于心生反感。
此次交手,寶釵極好地控制了節奏,一張一弛之間,贏得完勝。再送黛玉些燕窩,夯實勝利果實,死對頭變成了好朋友,對寶玉贊揚寶釵時,黛玉完全忘了她曾將寶釵視為情敵。
所以有段子說一起開過檔的,同過窗的,扛過槍的,分過贓的都是死黨。
言行技巧永遠都是工具,用的人很重要,人對了,什么都對了,寶刀給英雄,如虎添翼;給三歲幼兒反傷其性命。誰誰奉承拍馬,成了小人;誰誰能說會道、人際和諧。所以,先讓自己成為“對”的人。
像寶釵一樣能察言觀色看透世故,但不去搬弄事故,才能避免待宰的命運。
所以,人在江湖,長點心吧。
文后附上霧滿攔江老師的一番話:
如果你說:我說話你聽見沒有?這是招來敵人的表述。
改說:我說清楚了沒有?這是傳遞友情的表達。
他嫉妒我……這是招人反感的話。
我可能有叫他看不順眼的地方……這是贏得同情的話。
我就這樣,不服你咬我……這是打架用語。
您千萬別介意……這才是好好說話。
聽不懂你在說什么……這是挑釁。
對不起,我剛才沒聽清……這才是對話。
你錯了……這是戰斗語言。
原來你這樣想啊……這才是接受對方。
我這人一向正直,就是看不慣……這是招來敵人的用語。
我可能是情緒化了……這樣雖然易招來攻擊,但勝過攻擊對方,引發仇恨。
他們是針對我,故意刁難……這話沒人愛聽。
肯定是我什么地方不對,讓大家不滿意……人們愛聽這個。
……
總之,凡是可能招致沖突或引發敵意的,都是我是人非。我對人錯。
凡是能夠讓對方接受的,必是我非人是,我錯人對。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