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有些考試靠智商,如英語四六級、司法考試等;有些考試靠情商,如常設的必修課、選修課。
張看智商一般,本科是二流學校,那年所在專業最低分數線是550分,我高考成績是551分,壓線進入,排班里倒數。
到了大學,成績就跟開了掛似的,年年獎學金,四六級雖成績不高但都是一次過,畢業時考上研究生,捎帶成為校優秀畢業生。
學習好不是因為我聰明其他同學笨,而是我一直保持住了高中學習時那種拼勁,我只是沒放松學習。
當大家都在享受大學生活時,我們只要多花一些心思在學習上,就很容易脫穎而出。
今天,主要跟大家聊聊選修課怎么拿到優秀?
張看的法子就是:多露面、多溝通、多跑腿。
多露面
何為多露面?
就是保證出勤。
在大學常聽一句話:“必修課選逃,選修課必逃。”
這話不知道害了多少人。
張看在大學期間不可能保證全勤,但我是班上出勤率最高的人。
我當然也有很多社會實踐,但盡可能避開上課的時間。
選修課為什么出勤率不高?
不重視。
有些課老師都不在意,何況學生。
況且選修課基本上去考試都能及格,誰還辛苦堂堂出勤啊?
選修課基本上不靠智商,想考高分就得靠情商。
多露面,老師對我才有印象,尤其是臺下就那么幾個人時。
我基本上每堂課都去,而且堅持坐在前排,保證老師看得到我。
看不到,老師又不點到的話,就吃虧了。
真有事,就當著老師的面請假。雖然有時候請不請假差別不大,沒人管。但請不請假是態度問題,是對老師的尊重嘛,請假的話老師對我的印象會更深。他大慨也沒見過幾個選修課來不了還請假的同學。而且,修選課老師基本上都會準假的,誰還不知道咱們這些年輕人的小心思,談個戀愛參加個活動什么的。
所以,選修課要多露面,有事要請假,哪怕咱們在課上背英語單詞吶。
多溝通
何為多溝通?
就是跟老師多聊天。
張看去上選修課總要跟老師聊上幾句。
張看基本上第一次去上課都會跟老師先做個自我介紹,自己叫什么,哪個學院哪個專業幾年級的,為什么會選這門課。
選課無外乎感興趣、容易過、沒得選三個原因。
會說話的自然是說因為感興趣嘛。
課前自我介紹,課上自然有問有答。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對錯無所謂,關鍵在于回應。
課后要問老師能不能把課件拷走,老師在課上推薦什么書或電影,就問老師有沒有資源。像是借書,一來有借有還增加溝通的機會,二來樹立好學習的形象。三來下次上課的時候又有了談資,聊一聊自己的感受。書沒看?沒感受?總會上網吧,搜一搜整理一些總會吧。
記得當年張看選了一門《電影鑒賞》的課,課上就是看電影,相當于每周看一次電影,去什么電影院啊。每上完課,我都會找到老師把電影拷回去,下次上課就跟老師聊聊感受,或淺或深都沒關系,聊高興就行。
所以,選修課要多溝通,聊得多分才能高嘛。
多跑腿
何為多跑腿?
就是多幫老師干點活。
幫老師打點水死不了,在同學面前也沒什么不好意思的,這叫尊師重教好不好?
上選修課的人,什么專業的都有,什么年級的都有。
上必修課什么的,有班長有學習委員什么的。但選修課沒有啊,可有些老師又有這樣的需求怎么辦?
我就充當這樣的角色。
因為前面工作做得好,老師通常認為我比較靠譜,一些需要通知大家的工作就由我來做。
老師也是人,保不齊也有事,課上不了怎么辦?就會給我說,由我通知大家,發短信也好,在教室門口貼通知也好,總之把活替老師干了。
又比如,考試的時候替老師收收試卷抱抱材料什么的。
別以為活都白干,我曾有幾門選修課提前知道大致的考試內容,也幫著老師批改過試卷。
付出總有回報嘛。
所以,選修課要多跑腿。記住一句話,功不唐捐。
多露面,多溝通,多跑腿。
這九個字不單單適用于選修課,必修課同樣適用。
不單單適用于大學生活,生活同樣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