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主動提出去養老院院,該不該支持?

圖片發自簡書App

前段時間.奇葩說舉辦了這樣一個辯題:【假如父母提出去養老院.該支持還是反對】


假如父母主動提出去養老院,我是支持的.

關于這個辯題,我提取了三個關鍵詞:主動? 孝道? 和諧

第一個詞:主動

咱們先了解下主動這個詞,大家可以現場百度下:

1.能夠造成有利局面,使事情按照自己的意圖進行

2.自愿地;自動地

也就是說父母提出去養老院是發自內心,自愿做出的這個決定,

并且是經過深思熟慮,多方面對比,基于去養老院對自己未來的養老生活更加有利的前提所以才會提出。

如果父母連追求美好生活的權利都要剝奪的話,又怎么能稱為孝順呢?


第二個詞:孝道

何為孝道?

從傳統意義上來說奉養父母長輩,就叫做孝道。

在這里我它分為2個層面:

1養親

養親指的是要照顧好父母的飲食起居等基本生活,能夠在父母老去的過程中,提供最基本的物質條件.

2 敬親

我們除了贍養父母,還有更重要的是對父母有敬愛之心。

【論語.為政】中說: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意思是:我們對待父母不僅僅是提供物質供養,關鍵要有對父母的敬愛,如果沒有這種愛,不僅談不上對父母孝敬.而且和飼養犬馬沒有什么兩樣,父母不僅有基本的物質需求,而且也有得到敬愛和尊重的精神需求。

當今社會中,大多數人白天忙碌工作,下班后還要陪伴和教育孩子,真正給到父母高質量的陪伴時間少之又少,結果讓父母活生生變成了空巢老人,他們常常會表現出:心情郁悶、沮喪、孤寂、睡眠失調等癥狀。

而作為子女,辛苦賺錢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為了給父母提供更好的生活,讓父母安享晚年嗎?

然而現實,大多數人事業和家庭根本做不到全面的兼顧,既然如此,為什么不去尊重父母的選擇,用另一種方式來愛父母呢?

第三個詞:和諧

我們每個人都會衰老,如何安度晚年不僅是父母需要面對的問題,也是所有人未來要共同面對的問題,

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如今的養老院不論是規范性、安全性等各方面都有大大提升,越來越多的老人住進了養老院。

老人之所以選擇住進養老院主要如下:

1、養老院有許多年齡相仿的老伙伴,彼此擁有更多的話題,同時代的記憶,在這里溝通可以更順暢,不會存在代溝問題.

2、養老院有專業的護工團隊,在他們身體機能逐漸退化,各種隱性疾病發生的時候能夠及時得到治療,而不是火急火燎的趕往醫院

3、養老院有豐富多彩的業余生活,比如組建舞蹈隊、攝影沙龍、書法沙龍等,在這里可以盡情的綻放生命的光彩,而不是在家飽受孤獨。

由此所見,父母在養老院不僅能得到更安全的保障,精心的照顧,還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作為子女的我們,怎么能如此忍心剝奪父母追求美好生活的權利呢?

剛才反方一直以道德和良知來綁架這個辯題,而不是從父母內心需求出發,

我們不能因為某些媒體的負面報道加上對養老院不夠了解,怕父母受到傷害而拒絕父母,父母既然主動提出,我們需要做的是下實地去了解周邊養老院的情況,和父母一起偵查并篩選出適合的養老院。

我們不能因為怕背上不孝順的罵名拒絕父母的決定。有些人認為:贍養父母就是應該在自己家里,如果父母去養老院,那外界就會認為是子女的不孝.

而我認為當今時代孝順與否,和父母在哪里養老無關,和父母生活狀態有關,如果你不能給父母創造愉悅、祥和的生活,還要阻止父母去追求這樣的生活,本身就是最大的不孝.

我們不能因為怕失去對父母的依賴而拒絕父母,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父母在家可以幫忙打理家庭,照顧孩子,自己全身心投入到事業當中,

假如父母離開家庭,就意味著需要犧牲自己的利益,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生活瑣事上面......

這種不顧及父母的內心感受,打著孝順的旗號榨取父母最后的價值,本身就是自私自利的行為。

結語:孝順父母和環境無關,和父母的生活狀態有關,真正的孝順不是道德綁架,也不是做給別人看,過度的干涉,一味束縛老人的意愿,才是對父母真正的不孝,學會尊重和理解,設身處地的為他們著想,不是送不送父母去養老院的問題,而是學會如何讓父母活得更加開心,更加愉悅,才是當下的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

?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