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這個話題真的人人都有話說,我也來說說自己的故事。
我有一個細節控的父親
我們家是典型的慈母嚴父,小時候不管我們兄弟姐妹幾個誰做錯事,都會受到我爸嚴厲的批評,而我媽卻總認為我爸在小題大做。
小時候也會覺得我爸是一個愛小題大做的人,能把很小的一件事上升到價值觀、人生觀的階段,所以,跟他都不怎么親近。
說一個印象最深的事。
有一次我把一個玻璃杯隨手往桌角一放,然后自己就出去玩了。很快我就聽到屋內有杯子打碎的聲音,剛剛還在好奇是誰這么不小心把杯子打碎惹我爸生氣,卻沒想到自己就要倒霉了。
我爸把我們幾個都叫到大廳,問是誰放的杯子,我戰戰兢兢地說是我,然后我就被狠狠地痛斥了一番。當時我就覺得特別委屈,不是應該批評打碎杯子的人嗎,我招誰惹誰了?可是我爸卻說,是因為我做事考慮不周到,才讓人有打碎杯子的機會,錯在我。
看,打碎一個杯子,就上升到我這個人做事不靠譜了。
可是,很有意思的是,我現在也已經是個細節控了。
最近的十幾年,越發覺得我爸教會我很多道理,很多在當時不理解的做法,現在都能理解了。
這幾年面試了很多人,也培養了很多人,我雖然不能像我爸對待我們那樣去嚴厲批評下屬,但是下屬的一舉一動卻都看在眼里。
有些被我請走的人也許還不能理解我的做法,但是我相信,總有一天,他們也會意識到自己身上的問題,就像這么多年過去了,我也終于體會到我爸的良苦用心。
我有一個很懶的老板
工作多年,我遇到過很多老板,但是這個老板我卻一直記憶深刻。
這個老板是個清華大學出身,他有很多讓同事們不喜歡的地方,比如,他喜歡把問題拋給下屬;又比如,他還喜歡讓我們去揣測他的想法;再比如,有些事情明明可以一兩句話點撥我們,卻依然要我們自己去找答案。
有一次公司開會,很多同事,特別是新人,說了一堆自己對公司的看法,或說抱怨。大家越說越起勁,老板的表情也沒有太大的變化,看得出來他很認真的在聽我們的討論。到后面,他只說了一句話,“你們說了這么多自己的不滿,那么你們的解決方案是什么?”
太新鮮了,我們好心好意地希望公司變得更好,結果卻問我們怎么辦?
可是,很有意思的是,我現在卻對他很佩服,也在用同樣的方式去要求身邊的人。
我是怎么意識到他的厲害之處呢?竟然是我讀幼稚園的外甥女告訴我的,汗顏。
有一次我和外甥女玩,我讓她把小剪刀遞給我,然后她很快就把剪刀拿給我,并且特意把柄朝著我,還說“姨姨,請用”,我當時就震驚了。我問她,為什么把剪子那頭朝向自己,把柄那頭朝向我呀,她說,“因為這樣對你更方便啊”。
我在感慨現在的00后語出驚人的同時,也為自己的一些行為汗顏,我們平時總是以方便自己為主,卻沒想過,自己在做一些事情的時候給別人帶去多少麻煩。
發現生活中,很多人都是在給自己找方便,從來不考慮對方。
比如,請客吃飯,都不知道先問對方有什么忌口;又比如,想請教別人問題,卻都不事先做一些功課,上來就問一些最基礎的問題,還真是不客氣地把他人當客服了;再比如,做設計工作的人,一股腦地把資料發給客戶,也不想想,你說的AI別人都不懂是什么,更不知道不同規則的圖片都用來做什么,知道的話還找你干嘛?
我有一個愛美的同學
有個大學女同學讓我印象深刻,因為從大學新生報到那天起,我就發現她總是把自己打扮的美美的,化妝技術很好,衣服也幾乎一個星期不重樣。
同樣是發校內網照片,我們都是原圖發送,她的都是精修照。
四年大學下來,她的身邊總有一堆男生圍著她轉,甚至老師們都對她格外關照,這個現象讓我好混亂。
在我的世界里,我始終認為一個女孩子的內涵比外在更重要,所以,我也一直都不怎么待見她。
可是,很諷刺的是,我現在已經是個外貿協會成員了。
我發現,一個人愿不愿意把自己收拾干凈了出去見你,變相證明了你在對對方心目中的地位。正如,用人單位會從一個面試者的著裝上去考察這個人是否對這個職位上心。
注重個人形象不僅是對他人的尊重,還能為自己帶來不少好運。
我始終認為朋友是用來互相成就的,也許你只是成就了他的自尊心,他也會對你死心塌地。當我把自己精心打扮一番出去見朋友的時候,我的朋友們,特別是我的男士朋友們會覺得特別有面子,潛臺詞是,“看,我有一個美女朋友,羨慕吧”。一般情況下,這些人都會成為我很鐵的朋友。
我也發現,一個人的外表,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溝通成本。畢竟每個人的精力太有限,一個人不注意外表,別人也沒有興趣了解TA的內涵。
看到過一個故事,一個美容顧問的生意很慘淡,在同事們的建議下,她花血本給自己買了一件禮服,當晚的化妝品銷售給自己帶回來前所未有的回報。她意識到,這套禮服不僅給自己帶來了自信,也讓很多潛在客戶認為她是一個成功人士,而愿意與之打交道。不成功,怎么買得起這么貴的禮服?看,人都是喜歡跟成功人士打交道。
在《絕命律師》中,我們的風騷律師也認為,做律師這一行,要想成功,首先要讓自己看起來成功,畢竟大家不會找一個沒有case,也賺不到錢的律師幫自己打官司。
我們正在慢慢地成長
我相信,肯定不止我一人有這些領悟。
我們終究變成自己曾經所不喜歡的那種人,那就說明我們成長了。
成長的過程,讓我們慢慢變得更加懂得生活中的游戲規則,知道如何去修正自己,我覺得這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