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抄寫342〔大雅·桑柔·四〕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大雅·桑柔

菀彼桑柔,其下侯旬,捋采其劉,瘼此下民。不殄心憂,倉兄填兮。倬彼昊天,寧不我矜?

四牡骙骙,旟旐有翩。亂生不夷,靡國不泯。民靡有黎,具禍以燼。於乎有哀,國步斯頻。

國步蔑資,天不我將。靡所止疑,云徂何往?君子實維,秉心無競。誰生厲階,至今為梗?

憂心慇慇,念我土宇。我生不辰,逢天僤怒。自西徂東,靡所定處。多我覯痻,孔棘我圉。

為謀為毖,亂況斯削。告爾憂恤,誨爾序爵。誰能執熱,逝不以濯?其何能淑,載胥及溺。

如彼遡風,亦孔之僾。民有肅心,荓云不逮。好是稼穡,力民代食。稼穡維寶,代食維好?

天降喪亂,滅我立王。降此蟊賊,稼穡卒癢。哀恫中國,具贅卒荒。靡有旅力,以念穹蒼。

維此惠君,民人所瞻。秉心宣猶,考慎其相。維彼不順,自獨俾臧。自有肺腸,俾民卒狂。

瞻彼中林,甡甡其鹿。朋友已譖,不胥以谷。人亦有言:進退維谷。

維此圣人,瞻言百里。維彼愚人,覆狂以喜。匪言不能,胡斯畏忌?

維此良人,弗求弗迪。維彼忍心,是顧是復。民之貪亂,寧為荼毒。

大風有隧,有空大谷。維此良人,作為式谷。維彼不順,征以中垢。

大風有隧,貪人敗類。聽言則對,誦言如醉。匪用其良,復俾我悖。

嗟爾朋友,予豈不知而作。如彼飛蟲,時亦弋獲。既之陰女,反予來赫。

民之罔極,職涼善背。為民不利,如云不克。民之回遹,職競用力。

民之未戾,職盜為寇。涼曰不可,覆背善詈。雖曰匪予,既作爾歌!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菀(wǎn):茂盛的樣子。

侯:維。旬:樹蔭遍布。

劉:剝落稀疏,句意謂桑葉被采后,稀疏無葉。

瘼(mò):病、害。

殄(tiǎn):斷絕。

倉(chuàng)兄(huàng):同“愴怳”,凄涼紛亂貌。填:通“陳”,長久。

倬(zhuō)彼:即“倬倬”,光明而廣大貌。

寧:何。不我矜:“不矜我”的倒文。矜,憐憫。

骙(kuí)骙:馬奔馳不停貌。

旟(yú)旐(zhào):畫有鷹隼、龜蛇的旗。有翩:翩翩,翻飛的樣子。

夷:平。

泯:亂。一說滅。

黎:眾。

具:通“俱”。燼:本指火燒后的灰燼,這里指人民遭遇戰禍,剩余無幾。

於(wū)乎:嗚呼,哀痛之聲。

國步:指國運。頻:危急。

蔑:無。資:財。

將:扶助。“不我將”為“不將我”之倒文。

疑:同“凝”,止疑,停息。

云:發語詞。徂:往。

維:借為“惟”,思。

秉心:存心。無競:無爭。

厲階:禍端。

梗:災害。

慇(yīn)慇:心痛的樣子。

土宇:土地、房屋。

不辰:不時,指出生得不是時候。

僤(dàn)怒:震怒。僤,大。

覯:遇。痻(mín):災難。

棘:通“急”。圉(yù):邊疆。

毖:謹慎

斯:乃。削:減少

爾:指周厲王及當時執政大臣。

序:次序。爵:官爵。

執熱:救熱。

逝:發語詞。濯:洗。

淑:善。

載:乃。胥(xū):皆。

遡(sù):逆。

僾(ài):呼吸不暢的樣子。

肅:肅敬。

荓(pīng):使。不逮:不及。

稼穡:這里指農業勞動。

力民:使人民出力勞動。代食:指官吏靠勞動者奉養。

滅我立王:意謂滅我所立之王,指周厲王被國人流放于彘的事。

蟊(máo)賊:蟊為食苗根的害蟲,賊為吃苗節的害蟲。指農作物的病蟲害。

卒:完全。癢:病

恫(tòng):痛。

贅:通“綴”,連屬。

旅力:膂力。旅,同“膂”。

念:感動。

惠君:惠,順。順理的君主,稱惠君。

宣猶:宣,明;猶,通“猷”。

考慎:慎重考察。相:輔佐大臣。

臧:善。

自有肺腸:想法與眾不同,別具一副心肝。實指壞心腸。

卒狂:全都狂惑迷亂。

甡(shēn)甡:同“莘莘”,眾多之貌。

譖(jiàn):通“僭”,相欺而不相信任。

胥:相。谷:善。

進退維谷:謂進退皆窮。維,是。“谷”有兩種解說,毛傳:“谷,窮也。”《晏子春秋》中,叔向問晏子一節,引詩“進退維谷”,謂“處兩難善全之事而處之皆善也”,訓為“谷”,善也,與毛說不同。

瞻:遠望。言:語助詞。百里:指有遠見。

覆:反而。

匪言不能:即“匪不能言”。

胡:何。斯:這樣。

迪:進。

寧:乃。荼毒:荼指苦草,毒指毒蟲毒蛇之類。指毒害。

有隧:隧,形容大風疾速吹動。一說訓隧為道,謂風前進有其通道。

征:往。中垢:指宮廷穢聞。中,指宮內。

貪人:貪財枉法的小人,指榮夷公之流。《史記·周本紀》:“厲王即位三十年,好利,近榮夷公,芮良夫諫不聽,卒以榮公為卿士。”

聽言:順從心意的話。

誦言:忠告的言語。

悖(bèi):違理。

予:芮良夫自稱。

飛蟲:指飛鳥。古人用“蟲”泛指一切動物,鳥為羽蟲,獸為毛蟲,龜為甲蟲,魚為鱗蟲,人為倮蟲。故稱虎為“大蟲”。

既:已經。陰:通“諳”,熟悉。

赫:通“嚇”。

罔極:無法則。

職:主張。涼:涼薄。背:背叛。

云:句中助詞。克:勝。

回遹(yù):邪僻。

用力:指用暴力。

戾(lì):善。

涼:通“諒”。涼言,諒直之言。

雖曰匪予:曰,句中助詞。匪,同“誹”,誹謗。

既:終。

白話譯文

茂密柔嫩青青桑,下有濃蔭好地方。桑葉采盡枝干禿,百姓受害難遮涼。愁思不絕心煩憂,失意凄涼久惆悵。老天光明高在上,怎不憐憫我驚惶。

四馬駕車好強壯,旌旗迎風亂飄揚。社會動亂不太平,舉國不寧人心慌。百姓受難少壯丁,如受火災盡遭殃。長長聲聲心悲哀,國運艱難太動蕩。

國運艱難無錢糧,老天不肯來扶將。沒有歸宿無處住,哪兒定居可前往?君子總是在思索,持心不爭意志強。如此禍根誰引出?至今為害把人傷。

心中憂愁真惻愴,思念故居和家鄉。生不逢時我真慘,遇上老天怒氣旺。從那西邊到東邊,無處安身最凄涼。遭遇災禍受苦多,外患緊急在邊疆。

謹慎謀劃覓良方,才能消除混亂狀。告訴你要體恤人,告訴你要用賢良。誰在解救炎熱時,不用冷水來沖涼?小人治國沒好事,大家受溺遭滅亡。

好像就在逆風闖,呼吸困難口難張。百姓本有肅敬心,但卻無處獻力量。重視農業生產事,百姓辛苦代耕養。耕種收獲國之寶,代耕之民最善良。

天降禍亂與死亡,要滅我們所立王。降下害蟲食根節,各種莊稼都遭殃。哀痛我們國中人,連綿土地受災荒。沒有人來獻力量,哪能虔誠感上蒼。

順應人心好君王,百姓愛戴都瞻仰。操心國政善謀畫,考察慎選那輔相。不順人心壞君王,獨讓自己把福享。壞蛋自有壞肺腸,讓那國民都發狂。

看那叢林蒼莽莽,鹿群嬉戲多歡暢。同僚朋友卻相讒,沒有誠心不善良。人們也有這些話,進退兩難真悲涼。

惟這圣人眼明亮,目光遠大百里望。那種愚人真可笑,獨自高興太狂妄。不是我們不能說,為何顧忌心惶惶?

惟有這人心善良,無所求取沒欲望。但是那人太忍心,變化反覆總無常。百姓如今似好亂,實因惡政苦難當。

大風疾吹呼呼響,長長山谷真空曠。想這好人多善良,所作所為都高尚。想那壞人不順理,行為污穢真骯臟。

大風疾吹呼呼響,貪利敗類有一幫。好聽的話就回答,聽到諍言裝醉樣。賢良之士不肯用,反而視我為悖狂。

朋友你啊可嗟傷,豈不知你裝模樣。好比那些高飛鳥,有時被射也落網。我已熟悉你底細,反來威嚇真愚妄。

沒有準則民擾攘,因你背理善欺罔。盡做不利人民事,好像還嫌不理想。百姓要走邪僻路,因你施暴太橫強。

百姓不安很恐慌,執政為盜掠奪忙。誠懇勸告不聽從,背后反罵我荒唐。雖然遭受你誹謗,終究我要作歌唱。 [2]? [3]

創作背景

這是西周卿士芮良夫(芮伯)譴責周厲王暴虐昏庸,任用非人,終于亂政而作的詩。周厲王被流放于彘在其三十七年(前842年),這首詩當作于此年前后。《左傳·文公元年》有秦伯賦周芮良夫之詩的記載,而所賦的詩句就是此詩第十三章。《毛詩序》云:“《桑柔》,芮伯刺厲王也。”《史記·周本紀》載厲王事云:“厲王即位三十年,好利,近榮夷公,芮良夫諫,厲王不聽,卒用榮公為卿士用事。王行暴虐侈傲,三十四年王益嚴,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三年,乃相與畔襲厲王,王出奔彘。”王符《潛夫論·遏利篇》引魯詩說云:“昔周厲王好專利,芮良夫諫而不入,退賦《桑柔》之詩以諷,言是大風也,必將有遂,是貪民也,必將敗其類。王又不悟,故遂流王于彘。”有人據此認為此詩之作當在榮公為卿士后,去周厲王流彘之年不甚遠;也有人認為此詩大約寫在周厲王流彘之后,當時大亂未已,百姓流亡,朝臣仍然為非作歹。此詩所責執政之臣,當為榮夷公。他與芮伯為同時人。?

作品鑒賞

整體賞析

全詩十六章,前八章每章八句,刺厲王失政,好利而暴虐,以致民不聊生,故激起民怨;后八章每章六句,責同僚,然亦道出厲王用人不當,用人不當亦厲王之過失。故毛傳總言為刺厲王。

首章以桑為比,桑本茂密,蔭蔽甚廣,因摘采至盡而剝落稀疏。比喻百姓下民,受剝奪之深,不勝其苦,故詩人哀民困已深,呼天而訴曰:“倬彼昊天,寧不我矜。”意謂:高明在上的蒼天啊,怎么不給我百姓以憐憫呢!詩意嚴肅,為全詩之主旨。

次章至第四章,述禍亂之本,乃是緣于征役不息,民無安居之所。“四牡骙骙,旟旐有翩”,謂下民已苦于征役,故見王室之車馬旌旗,而痛心疾首曰:“亂生不夷,靡國不泯。民靡有黎,具禍以燼。”意思是說:亂子不平息國家就要滅亡,現 在民間黑發的丁壯已少,好比受了火災很多人都成為灰燼了。國以民為本,民瘼深重,而國危矣。詩人對此情況,更大聲疾呼云:“於乎有哀,國步斯頻!”感嘆國運危蹙,必無長久之理,必致蹈危亡之禍。三章感嘆民窮財盡,而天不助我,人民無處可以安身,不知往何處為好,因而引起君子的深思。君子本無欲無求,捫心自問沒有爭權奪利之心,但念及國家前途,不免發出誰實為此禍根,至今仍為民之病害的浩嘆。四章感慨“我生不辰,逢天僤怒”。“我生不辰”,謂生不逢時。詩人之言如此,可見內心殷憂之深。他從人民的角度出發,痛感人民想安居,而從西到東,沒有能安居的處所。人民懷念故土故居,而故土故居都因征役不息不能免于禍亂。人民既受多種災難的侵襲,更擔心外患侵凌,御侮極為迫切。天怒民怨,而國王不恤民瘼,不思改變國家的政治,因此詩人憂心如搗,為盼國王一悟而不可得深懷憂憤。僅此四章,已可見暴政害民,深重到何等程度。

五章至八章,是詩人申述為國之道,再進忠言。五章首二句“為謀為毖,亂況斯削”,是說謀慮周到,做事慎重,禍亂的情況就可以削減。繼言“告爾憂恤,誨爾序爵”;是以老臣的口氣,誡教國王:必須憂恤國事,慎于授官拜爵,選用賢能。解救國家之急難,有如解救炎熱。解救炎熱,要用涼水,好比解救國家危難,必須任用賢良。詩人用“誰能執熱,逝不以濯”等語,諄諄告誡,陳述利害,可謂語重心長,譬喻也很確當。六章七章,從愛護人民的觀點出發,表明百姓都很善良,他們勤于稼穡,以耕種養活“力民代食”的人(“力民代食”指官府役使人民勞動,取其收獲養活自己)。因此官府要體恤民情,愛護人民,是為政的首要大事。六章“如彼遡風,亦孔之僾”,是說國王為政,不得人心,人民就如向著逆風,感到窒息喪氣。人民雖有進取之心,但征役過重,剝奪過多,他們必然會產生難于效力之感。七章敘天降災害,禍亂頻仍,執政者只知聚斂,沒有顧念人民認真救災。由于為政昏亂,所以人民倍感痛苦。在詩中,詩人用人民的口氣,警示國王,一則曰:人怨則天怒,天降喪亂,將滅我所立之王;再則曰:降此蟊賊之蟲,莊稼都受到蟲害而失收,天災正是天之懲戒。下曰“哀恫中國,具贅卒荒”,則是感念人民受災痛苦,連綴的土地,都受災荒蕪,而執政者昏亂,沒有領導人民合力救災,因而也不能感念上天減輕災難。

詩的第八章再從用人的角度出發,言人君有順理有不順理,用人有當有不當。賢明的國君明于治道,順情達理能認真考慮選用他的輔相。不順理的君王,則與之相反自以為是,把小人當作善良,因此使得人民迷惑而致發狂。

以上八章是詩的前半,也是詩的主體,總說國家產生禍亂的原因,是由于厲王好貨暴政,不恤民瘼,不能用賢,不知納諫,以致民怨沸騰,而詩人有“誰生厲階,至今為梗”之悲慨。

后八章責同僚之執政者,不以善道規范自己,缺乏遠見,只知逢迎君王,加速了國家的危亡,更引起人民的怨恨。詩人感慨小人當權,也是厲王的過失,因而作成此詩,希望引起鑒戒。

第九章以“瞻彼中林,甡甡其鹿”兩句起興。鹿之為物,性喜群居,相親相善。今同僚朋友,反而相譖,不能以善道相助,是不如中林之鹿。故詩人感慨“上無明君,下有惡俗”(朱熹《詩集傳》)而有“進退維谷”之嘆。

第十章、十一章,用對比手法,指責執政者缺乏遠見,他們阿諛取容,自鳴得意,他們存有畏忌之心,能進言而不進言,反覆瞻顧,于是賢者避退,不肖者進,于是人民慘遭荼毒而造成變亂。詩人指出執政者倘為圣明之人,必能高瞻遠矚,明見百里,倘若執政者是愚人,他們目光短淺,倒行逆施,做了壞事,反而狂妄欣喜。這是禍亂之由。詩人又說:“維此良人,弗求弗迪。維彼忍心,是顧是復。”表明賢者不求名不爭位,忍心之不肖者,則與之相反,多方鉆營,唯名利是圖;國事如斯而國王不察,親小人,遠賢人,于是百姓難忍荼毒,禍亂生矣。

第十二章、十三章以“大風有隧”起興,先言大風之行,必有其隧;君子與小人之行也是各有其道。大風行于空谷之中,君子所行的是善道,小人不順于理,則行于污垢之中。次言大風之行,既有其隧;貪人之行,亦必敗其類。征之事實,無有或爽。蓋厲王此時,用貪人榮夷公為政,榮公好專利,厲王悅之。芮良夫諫不聽,反遭忌恨。故詩中有“聽言則對,誦言如醉,匪用其良,覆俾我悖”之語。可知厲王對于阿諛奉承他的話語,就聽得進,進行對答,而聽到忠諫之言就不予理睬。不用善良的人,反以進獻忠言的人為狂悖,國家不能不危亡。

第十四章慨嘆同僚朋友,專利斂財,虐民為政,不思翻然悔改,反而對盡忠的詩人進行威嚇,所以詩人再作告誡。詩人說:“嗟爾朋友,予豈不知而作,如彼飛蟲,時亦弋獲。”意思是說:可嘆你們這些同僚,我難道不知你們的所作所為?你們對國家有極大的危害,好比那些飛鳥,有時候也會被人捕獲,國家動亂危亡,你們也不會有好的下場。詩人如此警誡,可渭聲情俱歷。可惜此輩小人,無動于衷,所以詩人在此章的結尾,以“既之陰女,反予來赫”作結,再次警告這些人說:我已熟悉你們的底細,你們對我也無所施其威嚇了。

在第十五章中,詩人繼第九至十四章指責執政臣僚諸種劣跡之后,更縷陳人民之所以激成暴亂的原因,實為執政者之咎,執政者貪利斂財,推行暴政,導致民怨沸騰,民無安居之所,痛苦無處訴說,在這種情況下,自然怨恨官府,走邪僻之路。此章詩云:“民之罔極,職涼善背。”指出人民之所以失去是非準則,是因為官府執政者推行苛政違背道理。“民之回遹,職競用力”。指出人民之所以走向邪僻,是由于官府執政者尚力而不尚德。不僅如此,詩中還指出,執政者做對人民不利的事,唯恐不得其勝(意謂極其殘酷)。譴責極為嚴正。詩人憂國之熱忱,同情人民之深切,于此可見。《詩集傳》所稱此人此輩,即指助厲王為虐之榮夷公等,小人當權,加速國家之危亡,誠足引為鑒誡。

末章承前,言民之所以未得安定,是由于執政者以盜寇的手段,對他們進行掠奪,所以他們也不得不為盜為寇。上為盜寇之行,民心不能安定。詩人又以“涼曰不可,覆背善詈”兩句,表示:我雖忠告你們,卻又不被你們接受,反而在背后詛咒我。最后歸結到作詩的緣由:“雖曰匪予,既作爾歌。”意謂:盡管你們誹謗我,我還是為你們作了這首歌,以促成你們的省悟。

此詩既嘆百姓之困窮,又傷國事之昏亂;既探禍亂之根,又言救亂之道;既嘆生不逢時,又傷救世無力;既指斥國君之昏庸,又斥群僚不敢進言;既斥責小人亂國之行,又指斥王之不能用賢。詩中顯示出一種沉郁和憂傷的情調。

從詩的語言來看,全詩語言樸直而多變化,直陳己意,不事雕飾而寄意深長。其中許多用語,至今還被引用,還具有活力。如“倬彼昊天,寧不我矜”,此呼天之詞也。“亂生不夷,靡國不泯”,此憂時之詞也。“誰生厲階,至今為梗”,此憤世之詞也。“誰能執熱,逝不以濯”,此善譬之詞也。“人亦有言,進退維谷”,此言處世之詞也。古代語詞,雖至西周,尚未發展到完美的程度,所以詩中多用通假字來滿足表意的需要,有些詞語,甚至解說紛紜,難有確意,但根據詩的主旨,仔細思考,還是可以順理成章,得到合情合理的解說的,因為文字本是逐步發展起來的,從詩中可以看出詩人高度的操縱文字能力。

從表現手法來看,這首長詩,運用了比喻、反詰、襯托、夸張、對比等多種手法。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8,835評論 6 534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676評論 3 419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6,730評論 0 380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118評論 1 314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873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266評論 1 324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330評論 3 443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482評論 0 289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036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846評論 3 35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025評論 1 371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575評論 5 36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279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684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953評論 1 289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751評論 3 394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016評論 2 375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哈哈,今天白天一直忙,下午抽了點時間抄寫的,今天感覺還行。 大雅·桑柔 菀彼桑柔,其下侯旬,捋采其劉,瘼此下民。不...
    至簡從心閱讀 1,135評論 21 31
  • 大雅·桑柔 菀彼桑柔,其下侯旬,捋采其劉,瘼此下民。不殄心憂,倉兄填兮。倬彼昊天,寧不我矜? 四牡骙骙,旟旐有翩。...
    至簡從心閱讀 1,764評論 35 51
  • 大雅·桑柔 菀彼桑柔,其下侯旬,捋采其劉,瘼此下民。不殄心憂,倉兄填兮。倬彼昊天,寧不我矜? 四牡骙骙,旟旐有翩。...
    至簡從心閱讀 752評論 12 34
  • 詩經全文及譯文 《詩經》現存詩歌305篇,包括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共 500 余年的民歌和朝廟樂章,分為風、雅、頌三...
    觀茉閱讀 65,998評論 0 18
  • 近看林中美如畫, 遠觀夕陽在天涯。 誰憐夜色近黃昏, 林下夕陽駐我家。
    往事如煙胖婆婆閱讀 603評論 4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