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人物》雜志對崔永元專訪的集錦。透過這本書,可以更好地了解認識甚至喜歡上崔永元。
套用一句話,小崔是個有情懷的人,情懷源于善心,源于責任。
因為這份情懷,他可以放棄大紅大紫《實話實說》主持人的身份,去做至愛的事業——口述歷史,生死與之,憂國憂民,為自己,更為這個國家,為這個國家的后來人,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讓我們去認識國家,去正視歷史,審視時代好的一面和壞的一面。
因為這份情懷,他熱心慈善,關心農村學生的飲食,關心農村教師的培訓,關心抗戰老兵的生活,去做一個好人,一個大善人。
當然因為他特有的人格魅力,他可以為口述歷史籌得2億元資金,可以獲得社會的資助去做更多的慈善,他推動著社會的進步,正如小崔自己說的,嘗試做著一點樣板間這樣的工作,喚起大家的熱情。央視主持人中有這樣一批精英,甚感欣慰。白巖松給大學生講座,啟迪他們的人生。柴靜關注北京的霧霾,推動對環保的關注……
幾個值得思考的觀點:
‘’歷史學者永遠應該冷靜,永遠對社會和所掌握的史料有一個客觀的態度,永遠和它保持距離。‘’和柴靜還事實以真相,去觀察而不是評論的觀點一致。
那段問老兵,你為什么要當兵?老兵說就是想吃飽飯的對話很有意思,很鮮活,很真實。今天,很多人被問到,你為什么要入黨?不知道幾人敢說真話。
‘’你從事一個事業的時候,你要清楚他的樂趣在哪里‘’。這其實說的是職業與事業的區別。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