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諸子講故事9——薛譚學謳

薛譚學謳的故事出自《列子·湯問》。

薛譚喜歡唱歌,夢想成為一個歌唱家,于是就拜當時著名的歌唱家秦青為師。薛譚在歌唱方面的天賦還是很高的,學習也非常努力刻苦,沒學多久,歌曲已經唱的有模有樣了。秦青很喜歡這個徒弟,也是不遺余力傾囊相授。

學滿一年,薛譚的歌唱水準已經非常的高了,難免有些沾沾自喜,有一種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心態,感覺已經把秦青所有的本事都學會了,秦青已經沒什么可以教自己的了。于是薛譚就跟秦青請辭,感謝老師這一年的諄諄教誨,說自己已經學的差不多了,準備回去自立門戶。

秦青雖然心里有數,但是也不好明說,沒有制止他。兩人也是師徒情深,就詢問薛譚什么時候回去,到時候要給他餞行。

等到薛譚離開的那天,秦青帶著好友出城送別,在路口的客棧擺下宴席給薛譚餞行。薛譚和大家依依惜別,等到要走的時候,秦青忍不住打著節拍,高唱一曲送別之歌。歌聲悲壯嘹亮,飽含不舍之情。旁邊的樹木都為之振動,天上的白云都為之停止不前。

薛譚聽到老師個歌聲,才發現自己和老師的水平還差的遠呢。急忙跟老師道歉,希望能繼續跟著老師學習歌唱。秦青當然是欣然同意,大家是皆大歡喜,繼續飲酒慶賀。想必薛譚以后再也不敢輕易說著要離開了。

大家都紛紛夸獎秦青歌唱的好,歌聲嘹亮動聽,感情飽滿充沛,前無古人,后無來者。這時候秦青給大家講了一個余音繞梁的故事。

“從前有一個著名的歌唱家,她的名字叫韓娥。有一次她到齊國去游歷,到齊國都城臨淄的時候,盤纏花完了,也沒有錢買吃的,也沒錢住店。她就到雍門附近的飯館唱歌賺取飯錢。她的歌聲婉轉嘹亮,優美動聽,唱完歌離開以后,她的聲音還是在梁間縈繞,三日不絕,周圍住的人還以為韓娥沒有離開,一直在歌唱呢。后來韓娥住到了一家旅店,旅店的店主尖酸刻薄,侮辱了韓娥。韓娥走的時候,想到自己所受的委屈,忍不住放生哀哭,結果一個巷子的男女老少聽到韓娥的哭聲,一個個也都悲傷不已,眼淚忍不住流了下來,悲傷的連飯都吃不下去了。大家一直哭哭啼啼的,無心做事,這樣下去也不是事啊,里長急忙找人快馬加鞭,把韓娥追了回來。韓娥又唱了一首節奏歡快的歌,這下男女老幼心情愉悅,都忍不住翩翩起舞,忘記了前幾天的悲傷。人們作為感謝給了韓娥很多酬謝。現在齊國雍門的人都善于歌唱,據說都是學習韓娥三日繞梁的聲音。”

大家聽了都不勝唏噓,歌唱的境界居然可以達到如此地步,看來我們都還相去甚遠啊。

薛譚開始是一個“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蕩”的人,不過后來能夠知錯就改,也還是不錯的。學無止境,一個人不能有了一點小小的成績就自以為是,盲目自大,目中無人。一山更比一山高,當遇到真正厲害的人的時候,你所獲得的成就也許就微不足道。所以在學習的道路上,我們還能怎么樣呢?向上吧,少年!

后記:

活到老,學到老。學習過程貫穿我們人的一生,好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對每個人都有所裨益。上一篇的孔子學琴告訴我們學習要精益求精,詩文學琴告訴我們要心隨意動,全身心投入,本篇的薛譚學謳告訴我們學無止境。“禮樂射御書數”是古代的六藝,六藝是古時候日常生活可以算是必須掌握的常識,這兩篇都是學樂,下一篇講一個學御的故事。

附原文:

薛譚學謳于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于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云。薛譚乃謝求反,終身不敢言歸。秦青顧謂其友曰:“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繞梁欐,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過逆旅,逆旅人辱之。韓娥因曼聲哀哭,一里老幼悲悉,垂涕相對,三日不食。遽百追之。娥還,復為曼聲長歌,一里老幼善躍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賂發之。故雍門之人至今善歌哭,放娥之遺聲。”

——《列子 湯問》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劉瑜的《民主的細節》,這本書是我在參加讀書會時,會友們強烈推薦的,今天終于讀完了,沒有讓自己失望,真的很棒。 在...
    我的名字叫安寧閱讀 1,641評論 0 0
  • 一、句型及固定用法 あります/ います(可理解為“存在”)庭に椅子があります。庭に子供がいます。椅子は庭にあります...
    MJ_喵醬閱讀 670評論 0 1
  • 本網訊 工程系萬彬、宣傳部辜華 報道 全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學科教育委員會于12月1日至3日在南昌職業學院舉行,行...
    南國有豆閱讀 159評論 0 0
  • 我在微博上看到一篇新聞。 大連的生命奧秘博物館將一只得病而亡的大熊貓做成塑化標本,收費供人參觀并進行科...
    守其黑閱讀 587評論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