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山,澎湃青綠,你我著粗布麻衣,端坐云端,俯瞰這一幅宋代名畫。
一輪明月朗照蕓蕓眾生,無數命運與時空交錯,在卷中靜候千年,觀眾、展卷人、青綠、希孟于千年后重復,時間不會湊巧記下所有姓名,但在這廣袤的世界,在無垠的青綠山水之中,你、我都在細聽這歷史的回想……
畫卷于舞臺之上緩緩展開,那一刻,千里江山和崢嶸歲月只是平靜的躺在畫面里,無聲無息。在不動聲色中,惟妙惟肖的舞蹈,美妙的旋律卻又化作萬里長空,道盡滄海桑田的千言萬語。
七個篇章,七種美學,七種聲音:
展卷:我知道終有一天,這幅畫也會同與它相遇過的人們一樣,隨著時光遠去。但,有我輩守護一日,這一天便將晚來一日。
問篆:篆,乃名之名。少年,我愿將你的名字從料峭枝頭摘下,化作一枚名章,為你留下存在過的印記。
唱絲:春蠶之絲,寸錦寸心,一絲一縷皆是桑蠶人家的細密心思。而今此絹交予你,以此刻為憑,從前是我等心血織就,往后就看你如何行筆。
尋石:我此生訪川尋石、杵臼研磨,光陰,一半在腳下,一半在耳邊。少一步,無千年之石;多一杵,無千年之色。少年,心中若能容丘壑,下筆方能繪山河。
習筆:百余工序指尖繞,千萬毛中撿一毫。我制筆半生,所見不過方寸間。惟愿此筆能與你隨行,全當我也追隨你看看這大好河山。
淬墨:龍麝黃金皆不貴,墨工汗水是精魄。小小一錠墨,須輕膠十萬杵、翻晾百余日,方成一點如漆、萬載存真。我祖輩制墨,愿以這掌中墨色,將松之傲骨予你,將墨之堅真予你、將制墨匠人之囑托予你。
入畫:此畫,與天地眾人共繪,往來者,但見青綠足矣。
千里江山圖,只在此青綠,希孟少年十八郎,你我穿越至他旁,看他執筆研畫,看他揮毫潑墨,此刻一起徜徉于山水之間,好一幅“青綠千載,江山無垠”的人文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