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容部
治服第三
首飾、衣衫、鞋襪、婦人鞋襪辨
衣衫
婦人之衣,不貴精而貴潔,不貴麗而貴雅,不貴與家相稱,而貴與貌相宜。
婦人之衣要在多個方面同人相稱。而在言明以上四點之后,笠翁又說到衣服界的兩個幾乎相反的特點。
大勝古昔 & 大背情理
所謂大勝古昔,指的就是一定不移之法者,大家富室,衣色皆尚青是已。此時的青色指的是“玄”即黑色,為了避諱康熙的名諱而用“青”代指。笠翁記得自己小時候,男女老少都有自己穿衣的顏色,但是近來都是穿青色衣衫。因為
但就婦人所宜者而論,面白者衣之,其面愈白,面黑者衣之,其面亦不覺其黑,此其宜于貌者也。年少者衣之,其年愈少,年老者衣之,其年亦不覺甚老,此其宜于歲者也。貧賤者衣之,是為貧賤之本等,富貴者衣之,又覺脫去繁華之習,但存雅素之風,亦未嘗失其富貴之本來,此其宜于分者也。他色之衣,極不耐污,略沾茶酒之色,稍侵油膩之痕,非染不能復著,染之即成舊衣。此色不然,惟其極濃也,凡淡乎此者,皆受其侵而不覺;惟其極深也,凡淺乎此者,皆納其污而不辭,此又其宜于體而適于用者也。
無論男女老少,面白面黑,富貴人家或者平民百姓,都可以穿這個顏色。只會更突出穿衣者的優點。而且不擔心衣服沾了污漬而顯難看。
而大背情理,指的就是人心世道之憂者,則零拼碎補之服,俗名呼為“水田衣”者是已。因為穿衣者的體型不一,沒有錦帛可以直接做成衣服的。所以古人就將錦帛制成一卷一卷的。裁縫量了體型,再在布上畫出輪廓,裁剪之后再縫補成衣。在我小的時候,見到的裁縫店就像是下圖這樣的,成匹成匹的排列著。笠翁說,裁剪制衣產生縫線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若是因為裁縫的“推原其始,亦非有意為之,蓋由縫衣之奸匠,明為裁剪,暗作穿窬,逐段竊取而藏之,無由出脫,創為此制,以售其奸?!弊龅囊路拖袷沁_摩穿的僧衣,東補一塊,西湊一塊,女子穿上就像是尼姑,這就不好了。
笠翁生活在清朝,所以他在寫衣服的配件上提到以下幾點:
云肩:以護衣領,不使沾油,制之最善者也。但須與衣同色,近觀則有,遠視若無,斯為得體。即使難于一色,亦須不甚相懸。
女子的衣裝中有三點需要注意:
1.背褡:婦人之體,宜窄不宜寬,一著背褡,則寬者窄,而窄者愈顯其窄矣。
2. 束腰之帶,欲呼“鸞絳”者是也。婦人之腰,宜細不宜粗,一束以帶,則粗者細,而細者倍覺其細矣。
3.裙制之精粗,惟視折紋之多寡。予謂八幅之裙,宜于家常;人前美觀,尚須十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