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一場不咸不淡的小雨過后,上海進入了名副其實的隆冬。道路兩旁梧桐樹的枝丫早已光禿禿了,那上面僅剩的幾片葉子仍頑強掙扎著,不甘心被吹落,就像我那肚中僅存的熱量被寒風裹挾著,仿佛再被多吹幾下就消弭殆盡一般。此刻,你總是迫切需要來上一份暖身暖心的食物來填充自己。就比如這份——臘味煲仔飯。
? ? ? 路過的這家小店實在算不上起眼,店招簡單直接告知每位食客這里的主打菜式,一入店就見這十余口煲仔在燃氣爐上蒸騰。
? ? ? ?看得出,這家店的煲仔飯還是貨真價實用生米現場煲制,現如今市面上很多店家出于成本考慮,早已將煲仔飯做成了蓋澆飯,哪肯多花心思在煲米上。但也正是因為這道必經程序,食客們也要有十足的耐心,約摸15分鐘后我點的臘味煲仔飯總算上桌了。
? ? ?
? ? ? ?一揭蓋,心底就小小歡呼一聲,余溫未退的煲仔發出滋滋聲響,米的香氣混合著臘腸、臘肉特有的油脂香、酒香,一陣陣鉆入你的鼻尖。嘖嘖,著今天這道煲仔飯必定不會令人失望。先舀上一匙飯,這米用的應是廣東產的絲苗米,其特點是晶瑩透亮、飽滿又不失柔韌口感。臘腸、臘肉的油脂已完全浸入米粒中,再淋上一勺豉油,更是將味覺發揮到極致。經過急火烹制的臘味更是少了份肥膩,那鮮香真是多一分嫌多,少一分嫌少。哪怕是作為配角登場的小青菜,也因落了霜的緣故,滲透著一股子清甜。
? ? ?除了食材的絕妙搭配,烹煮的器具——瓦煲,也有十足的擔當。由于其導熱性較為迂緩,熱度更為恒久均勻,由它煲出的米飯,甘香柔韌,且有上佳的入味效果。老食客們都知道,用瓦煲來煮的另一妙處是鍋底的“飯焦” ,你也可以把它當做一道飯后小點,既香脆又管飽。
? ? ? ?煲仔飯的起源是為在外謀生的布衣小民推出的簡易飯食,其市井屬性也決定了它的存在空間。當然,并不是豪華酒店做不了這道吃食,一些店為了招攬顧客,在煲仔中加入了鮑蟹等高端食材,可兩者之間的氛圍、氣場總覺得難以融合。因此,要吃地道的煲仔飯,也許只能在某條不知名的犄角旮旯中聞香尋覓了。